曾經高喊鴻海合理股價預估值上看200元、引發外資圈高度關注的麥格理資本證券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張博凱,儘管鴻海之後股價並未如預期緩步叩關200元,反倒向下探底,但並不影響其在外資圈的高人氣,近期已悄悄離職,據傳即將赴美商高盛證券履新、新職可能為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
針對這項外資圈人事變動案,麥格理資本與高盛證券均不予評論。
受到被動型基金(ETF)大行其道、下單手續費率一降再降、以及歐洲開始實施MiFID 2等多重因素影響,外資圈研究部門(sell side)這幾年越來越不吃香,迫使資深分析師離開這個圈子,台灣首當其衝,能留下來的也必須身兼數職,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從台灣看大中華區」,「人員精簡」幾乎是求生存的必要法則。
以在台研究團隊軍容仍算壯盛的瑞信證券為例,在許忠維專心負責台灣與香港金融股後,原先所負責的非科技股,就由其他科技業分析師平均分擔。
最早待過巴克萊資本與美銀美林證券的張博凱,其實在美林證券期間就在小有名氣,靠著就是提早一步卡位「大中華股市潛力股」與極強的行銷能力,深獲國際機構投資人喜愛,甚至在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排名,總能擠下許多天王分析師、在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領域拿下相當優異的成績。
張博凱的突出表現,也為自己爭取到跳槽麥格理資本證券的門票,被視為區域型外資券商,麥格理資本證券不斷嘗試調整自我定位,當時就開給張博凱「大中華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的位置,這在當時外資圈是非常創新的作法,無非就是希望在張博凱的帶領下,麥格理資本證券可以走出不一樣的一條路。
來到麥格理資本證券的張博凱,仍延續其獨特作風,最令市場驚艷的就是去年6月15日出具長達200頁的鴻海研究報告,看好合理股價可以上看200元,引發外資圈一片嘩然,儘管之後受到工業富聯(FII)赴陸掛牌、新款iPhone銷售欠佳、減資影響,鴻海今年1月3日股價甚至一度跌破70元關卡,但仍無損國際機構投資人對於張博凱的青睞,外資圈甚至傳出高盛證券已成功挖角。
這幾年期望以更有效率參與台灣資本市場的美商高盛,其實是最早以「大中華地區」角度進行集團資源配置的外商投資銀行之一,果若如外界傳聞挖來張博凱擔任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一職,等於是落實之前的集團戰略調整。
惟外資圈比較好奇的是,高盛證券研究報告內容措詞向來以「溫文儒雅」著稱,過去十幾年來也僅有當時負責追蹤大立光與美律等個股的嚴柏宇,對於個股合理股價預估值的推估較受爭議,因此,外界關心張博凱要如何融入高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