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是影響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步驟。澳洲吸引的金融科技資金,在亞太區僅次於中國,
並為開放做好通盤規畫;連草案都還沒有的台灣,能從澳洲的例子學到什麼?
自從史上最嚴的隱私保護法案——《歐盟個資法》(GDPR)上路以來,消費者隱私權與大數據應用間的分寸該如何拿捏,屢屢成為國際討論焦點。
為讓資料流通更順暢,各國現無不致力訂立法案,讓遊戲規則更清楚,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是目前各國推進速度最快的領域,不僅歐盟、英國在2018年初已有相應法案施行,包括墨西哥、奈及利亞、紐西蘭、澳洲等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都在積極研擬相關法案。
金融科技最關鍵一步
台灣沒有落後空間
開放銀行的目的,是要打破傳統銀行獨占消費者資料的權利,一方面賦予消費者權利,決定要如何應用自己資料,要給哪些單位、給到哪些程度,另一方面藉由開放資料,刺激產業發展。
台灣金管會也在2018年十月底「動起來」,在主委顧立雄指示下,研議開放銀行的方式。官方還未端出具體方案,民間推動開放銀行的腳步可沒緩下來,台灣不少銀行包括玉山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等,據傳對於開放銀行躍躍欲試,凱基銀行則是目前各業者中跑最快的,已經與中華電信、LINE等合作開發生活繳費App;其中與「有無科技」、財金公司共同開發的App,可支援約一千個社區住戶用信用卡繳交社區管理費。這類的便利性只是開端,可預見的是,未來開放銀行越普及,市場會推出越多革新性的金融服務。
2018年十一月底,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以「消費者資料權與開放銀行資料」為主題的論壇,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理事長楊瑞芬直言,開放銀行是金融科技最關鍵的一步,特地請到澳洲開放銀行背後主要制定者范睿(Scott Farrell),講解澳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