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案至今快三年,生技產業也歷經風風雨雨。塵埃落定後,該如何看待如今的生技股票市場?
市場傳言,浩鼎事件起因與當年浩鼎、醣基合併不成,有相關人士向檢調檢舉有關,但真相至今未明;不過,生技產業受到浩鼎案衝擊,卻已歷經各種創傷,二○一六年以來股價低迷、企業籌資不順、公司下興櫃等風波,已讓生技產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回顧一六年二月底,浩鼎抗乳癌疫苗新藥「解盲未達標」後,便陸續傳出各種內線交易及貪污等爭議,浩鼎股價快速從最高點的七五五元,一路盤跌至一一八元,市值則從最高一三○○億元跌至最低二○○億元,也影響相關生技新藥股從雲端大幅修正。
也因為企業股價與市值明顯滑落,最會燒錢的新藥產業一旦出現籌資不易,容易有資金斷鏈情況,至今陸續有九家公司撤離興櫃,包括健永、喜康、聯生藥、易宏、源一、生控、瑞寶、泰合、金樺公司,除了金樺是被上櫃公司順藥合併外,其他八家都是「股價不振、籌資不易」等相關理由撤離興櫃。
由於上市櫃生技股大幅修正,也有包括上櫃公司中美冠科、百略被外商以溢價收購,關鍵原因也是在台掛牌股價偏低,彰顯不出價值。
學研單位畏懼 產業停滯兩年
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早上,聽到翁啟惠無罪消息時,投資生技業三十餘年的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直說:「太好了!太好了!這是生技業的好消息!」
李世仁說,浩鼎案對台灣生技業影響相當巨大,過去產業之所以蓬勃發展,是因為《科技基本法》打破束縛,鼓勵學研單位與產業界合作;但浩鼎案以重刑起訴回國貢獻的翁啟惠,讓所有學研單位都因畏懼而不敢有所行動,海外學人也跟著同步縮手,讓整個產業發展出現兩年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