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的臺灣鋼鐵產業雖已進入成熟期,然而卻沒有因時代推進而停下腳步,持續領先業界,精進其尖端技術。成大結合國內八所院校與國內鋼鐵產業龍頭-中國鋼鐵公司合作籌組的鋼鐵產學大聯盟:「次世代鋼及其綠色製程與產品創新應用產學合作計畫」從102年8月開始執行至今,學界與中鋼均各有約40位專業研究人員參與,歷經5年時間繳出亮眼成績單。
面對未來節能、低污染化、回收(Recycle)、再利用(Reuse)、減量(Reduce)等經濟與環保課題,計畫主持人陳引幹教授表示:「本計畫最主要應用的載具就是在汽機車、電動車及離岸風力發電上,除了研發核心技術之外,更鏈結上、中、下游端,且皆有關鍵性的技術創新。」
從初期的煉鐵、煉鋼為例,一次性加工製程(煉鋼、煉鐵、軋延)當中,低碳冶煉製程,不僅可減少30%碳排放,廢鋼煉鋼製程亦可回收廢鋼量可從原本的15%提升至50%,並配合模擬優化煉鋼製程,降低能量及設備損耗。
鏈結上中下游 產業升級加值
除了前瞻低碳冶煉,由第三代先進高強度鋼所製造「次世代鋼」,主要應用於汽機車上,相較於傳統車輛80%以上由一般鋼材製造的車身,減輕重量約40%,並同時具最高等級耐碰撞的安全性能;低碳低合金鋼材不僅具備低成本優勢,更有良好延伸率與加工成形性的高強度鋼材,符合車用鋼材輕量化之需求,而減輕車身的技術應用於電動車上,則能增加其續航力。
而在電動車的關鍵技術突破中,針對馬達系統、驅動器、差速器等關鍵零組件上,中鋼所生產的高規極薄電磁鋼片,可有效輕量化電動車重量,比起一般工業馬達,大幅降低馬達需求體積及重量,同時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提高車高扭矩與轉速,降低馬達鐵損等,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在此計畫中,成大與中鋼更建立臺灣第一套3D加工輥軋技術,不需設計模具,即可直接加工鋼板達到客製化需求,利用中鋼頂規極薄電磁鋼片設計動力馬達,馬達最大效率可提升5 %。
其他中下游二、三次加工製程如高強度鋼材、輥軋技術、熱沖壓技術、馬達/電磁鋼片、鋼胚鋼板製程、海洋用鋼與風機成果,皆在本次成果發表會現場藉由影片、成品展示成果。計畫強化鋼鐵產業上中下游的合作,形成上中下游共存共榮的產業聚落,共產出超過100 項專利、20 項技術轉移,並培育超過250 位鋼鐵相關產業人才,帶動國內傳統產業升級。
團隊聯絡方式:06-2757575#62947 楊佳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