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霧峰光復新村活化,堅持歷史風采

霧峰光復新村活化,堅持歷史風采

2018-12-20 15:53

城鄉特色產業具有平衡城鄉人口規模的優點,然因在地產業規模多半較小、利潤空間有限,需要大量具熱誠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營運人才挹注創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城鄉Next在地經理人」專案,由8位夢想導師以實務營運經驗,輔導20組優秀在地團隊改善或調整營運規劃,以加速達成永續發展,促進在地安居樂業的目標。

如果用十年做一件事情,你會做什麼?「已經十年了啊!」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秘書長吳東明指著地圖說,1999年921地震後,他完全沒料想到情況會變成這樣,「五分之一的光復新村都倒塌了」,那個時候他大學剛畢業,腦中只想著重建家園,做了之後才發現一切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要保存資產,更要讓「歷史活起來」,就已經走了十年,霧峰光復新村已經有七分之一活了起來。

 

從廢墟中重生是很美的浪漫夢想,不過,「家園重建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喊出來就有人加入,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歷經周折困頓後,偶然間,吳東明從零碎的文史舊資料中挖掘到雛形作為出發點,「原來,光復新村不只是一個新村,而是一個新市鎮」,吳東明聊得開心起勁,當年省政府從西方考察回來,將新市鎮概念集中在一個地區實驗,擘畫出小型的微型城市,更於隔年拓建為中興新村,「最開始的地區就是光復新村,可以說是現代化城市的示範地區。」

 

儘管如此,凍省、精省及921地震後,2009年又逢政府收回國有資產,當地居民被迫搬離遠走異鄉,光復新村一時之間更加陰暗沈寂,吳東明不斷奔走並在2010年成立「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透過歷史文化及歷史事件價值,證明文化資產的保存價值,讓光復新村被登錄為台中第一個文化景觀,地方創生有了成功的起點。

 

現在走進光復新村,很難不喜歡上眼前亮麗明媚美景。由樟樹搭建的綠色廊道在舊時省府眷舍、省府教育廳、北溝故宮文化山洞等之間閃爍著璀璨光影,更如同打開珠寶盒般,從昔日的擁擠眷村蜕變為全新樣貌,特有的文化資產及人情味魅力,像辛苦後的甜美,但是吳東明的期望更宏遠,「光復新村60年前是典範,也希望是台灣50年後的新市鎮典範」,這條漫漫長路永不停歇。

 

與其放棄 不如思考擁有

 

 

「保存下來才是開始」,2015年的摘星青年創業基地進駐,成功修繕39戶房舍,隨後在NGO國際組織計畫上,再度修繕13戶,目前共52戶房舍重生,而這些僅占光復新村290戶的七分之一園區,掀起的全新氣象是有目共睹。

 

吳東明認為,很多人都在討論文化,卻在生活被物質塞滿時,容易迷失了焦點,光復新村不能告訴你思考的方式,但可以告訴你思考的題材,透過重新檢視光復新村的歷史與當代關係,凝聚各方力量在對的位置,「這條路一步步穩健發展起來」。

 

霧峰小城故事 暗藏溫心

 

 

翻轉後才是最關鍵的「活化」難題,有趣的是,大學念經濟的吳東明從來不自詡為文史工作者,「文史工作是推動地方發展為基礎,但是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的特色,就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但是他了解,光是認識其實不夠。

 

「比起認識,不如建立一個行動參與的過程,讓每個人感到身處其中的驕傲」,在經濟部中小企業協助的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下,吳東明不斷走訪巷弄,以解說、講座或小旅行方式,將扁平的歷史幻化為實體的人文景點與體驗活動。

 

包括,日治時期老醫院改建的「民生故事館」,台灣最早的故宮景點、也見證故宮遷台後15年生活的「北溝故宮文化山洞」,還有張大千、胡適等民初耆老在當地活躍的足跡,從人物到故事、從景點到歷史、從斑駁到復興,更多的畫面拼接起來,更能感受到霧峰的溫度,都是僅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寶貴資產。

 

更多在地經理人報導↓

 

延伸閱讀
交通死亡人數上半年減少,但行人死亡卻增加!交長陳世凱:不禮讓、駕駛心不在焉…提升見警率能見效?
交通死亡人數上半年減少,但行人死亡卻增加!交長陳世凱:不禮讓、駕駛心不在焉…提升見警率能見效?

2024-09-05

73歲賴士葆開車撞傷2行人,致歉「A柱死角+昏暗」釀禍...高齡駕駛問題怎解?看日本、瑞典如何做
73歲賴士葆開車撞傷2行人,致歉「A柱死角+昏暗」釀禍...高齡駕駛問題怎解?看日本、瑞典如何做

2024-07-10

新竹市行人死亡指標全台最糟,市民掛看板轟高虹安「不到4小時被拆」…綠營轟:民眾黨挺貪污?
新竹市行人死亡指標全台最糟,市民掛看板轟高虹安「不到4小時被拆」…綠營轟:民眾黨挺貪污?

2024-08-09

5個月160位行人魂斷馬路,人數比去年還多…限縮民眾檢舉會再放寬?交長李孟諺:年底會檢討
5個月160位行人魂斷馬路,人數比去年還多…限縮民眾檢舉會再放寬?交長李孟諺:年底會檢討

2024-08-02

東海女大生被撞驟逝,公車司機13年前肇事「扛1命」判緩刑!巨業前後說法不一,被害家人喊不能原諒
東海女大生被撞驟逝,公車司機13年前肇事「扛1命」判緩刑!巨業前後說法不一,被害家人喊不能原諒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