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特色產業具有平衡城鄉人口規模的優點,然因在地產業規模多半較小、利潤空間有限,需要大量具熱誠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營運人才挹注創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城鄉Next在地經理人」專案,由8位夢想導師以實務營運經驗,輔導20組優秀在地團隊改善或調整營運規劃,以加速達成永續發展,促進在地安居樂業的目標。
「大稻埕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台灣人的魂吧!」當年毅然決然轉換跑道投入創辦「福來許」的阮婷憶遙想當年「春風得意樓」與《紫色大稻埕》的氣慨,便懷著當時身處艱困環境中的人們都能力圖奮鬥的信念,認為現在的人也沒理由不突圍。
自己家族50 年前便立足於台北大稻埕的刺繡布藝工廠,與許多台灣傳產一樣,面臨走過經濟起飛與獲利停擺期。阮婷憶原先在醫學領域工作,7年前回到迪化街承接家業,當時想從代工模式轉型為垂直整合的型態,從用設計結合複合式的直營門店與通路,重塑家族企業形象,幫工廠找到新的獲利模式。
不過,轉換跑道到回家創業,除了面臨從熟悉領域跳進陌生環境的歸零感外,還面臨股東拆夥、現金流等問題,「很多事情其實都卡在第一年,但我當時就想著,我已經用無價的時間來創業與付出,如果不能不計一切讓努力有所成果,我一定會後悔!」阮婷憶説。阮婷憶憑著心裡一股不服輸、想要 Be Something 的心願,後來靠著餐飲的成功,讓福來許逆轉勝,在大稻埕站穩腳步。
體驗式行銷 開創大稻埕風華蛻變
「台灣的土地與人情永遠是最可貴的,因此我們一開始便要將『體驗式行銷』融入在我們的餐飲、文創商品以及策展之中」。阮婷憶説,不僅餐飲、私廚、SOP要從原物料起源開始把關,要想呈現出古早大稻埕酒家料理的風華,在文創設計上也要求設計元素必須遵循大稻埕在地的文化主題與符碼元素。
而在策展方面,福來許希望讓民眾能夠有機會重新認識大稻埕歷史風貌,除了舉辦《大稻埕秋獲季》,今年更請出大稻埕 30多年老手藝的旗袍匠師進行大型展會活動,引起台南林百貨的關注,邀請至台南進行南北古城文化的交流。
除了推廣街區文化,福來許也透過不同領域的文化,與老舊街區有新的結合。今年舉辦的全台最大的琴酒博覽會,總共邀請一共62組國際品牌、30 多堂調酒講堂,更串連起從北門捷運站至大稻埕南街共 11 棟樓,以及 30 餘組街頭藝術團體共襄盛舉。另外還舉辦「台北城市散步」等藝文講座,也不僅結合在地傳產,更提供青年表演藝術團體有發揮的舞台。
「2011 年剛創業時期,我們算是迪化街第一批進駐的年輕人,鄰居也不太看好我們。但隨著我們陸續舉辦活動,邀請在地的長輩、老傳產以及後來新進駐的文創店家,逐漸讓我們成為融合新舊團體的溝通媒介」。
謙遜學習 積極溝通 凝聚人心
阮婷憶認為,早期有些店家擔心新店家進駐會導致周邊房價炒高,因此她藉由活動的舉辦,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交流,「如果你夠力的話,大家都會知道,都會信任你!」此外,每次舉辦活動,福來許團隊也會親自拜訪每一位店家,久而久之,不僅凝聚了街區人的信任,也讓每次的活動都能順利推展。
成功跨進國際的福來許,今年不僅已出國數回,成功建立在日本與馬來西亞等地的通路,未來更將持續讓世界看見台灣大稻埕的文化之美。「通常會創業的人都是沒想太多的人,如果當你有天要創業,不要害怕阻礙與艱難!」阮婷憶笑著説,作為第一代返回大稻埕創業的年輕團隊,當年也不被看好,她認為一定要先尊重在地人與老人家。
阮婷憶的在地創生哲學是,「雖然有些人的觀念會與你不同,但仍應該要保持謙遜,透過不斷溝通與學習,去增進彼此的認同,而不是採取對立方式,這樣才是與在地共榮的精神所在。」
更多在地經理人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