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特色產業具有平衡城鄉人口規模的優點,然因在地產業規模多半較小、利潤空間有限,需要大量具熱誠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營運人才挹注創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城鄉Next在地經理人」專案,由8位夢想導師以實務營運經驗,輔導20組優秀在地團隊改善或調整營運規劃,以加速達成永續發展,促進在地安居樂業的目標。
對於星濱山而言,基隆最大的魅力首先是海,再來是人情味。
進駐在基隆正濱漁港的「星濱山」團隊,以「集眾人之力,創造一座山,向著星星共同完成一件事」為號召,期待要以「星」生代的藝術力,重新打造老舊漁港的新氣象。
「許多的基隆人也都是異地人,早期為了跑漁船而來到這裡,因此人與人之間都很互相,很有人情味!」喜歡海的林書豪,註定離不開浪濤的召喚。他原先在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實習,回到台灣後,加入基隆的地方創生工作坊。後來鑑於地方沒有相關的藝術社群,就自己動手寫專案,提報政府計畫補助,「如果基隆沒有相關創意工作者的基地或獨立藝文空間,那星濱山可不可以成為第一個?」。
用藝術共創翻轉舊漁港風采
2017 年初,他們落腳在曾盛極一時、日治時代稱作「濱町漁港」的正濱漁港,曾經是金瓜石金礦的輸出母港,戰後政府取「中正區」與「濱町」二字命名結合為「正濱」,故取基隆山海意象,稱作「星濱山」。
林書豪與團隊成員大多結識於工作坊中,這群扎根在地的青年藝術工作者,有些擅長影像創作,有些從事空間裝置,更有在地社群經營及負責田野調查的好手,因此很快就組建起團隊。
「『在地規劃與田野調查』、『青年創作者平台』與『漁港轉型創意基地』,大概就是未來星濱山要做的事情。」林書豪形容自己只是把分內工作做好,但卻已默默推動多項在地的藝術節、結識不少好朋友,一場藝術節活動中,往往能引起許多贊助店家企業與協力團隊一呼百應,其實正是團隊成員有持續跟各界溝通的成果。
《苔客上岸 - 港灣共創藝術》透過作品展演、講座、工作坊呈現,為了讓藝術節的作品發表更完整,一開始就走上群眾募資。有時這些自動一起入鏡,當起臨時演員的大哥,還會直接掏腰包,都是為了力挺星濱山團隊,對於才成立一年多的團隊,是相當大的鼓勵。「大家願意從陌生到認識、支持到參與活動,甚至一些老伯伯的鐵工廠內讓我們放置展品推廣我們,是一件蠻感動的事。」他說。
青年設計意外重啟傳產老技藝
除了人情凝聚力,在夥伴不斷地踏查拜訪地方產業的過程中也總有意外收穫。「當時為了找尋漁網吊燈的製作廠商,找上之前拜訪的一位大哥;跟對方說明設計理念後,他竟將自家產業轉型後就鮮少使用的工廠打開,直接教導我們如何焊接、彎金屬。」透過自己的設計,讓傳產工廠重新開啟,是一開始星濱山團隊始料未及的。
以價值與想法來號召人群進來的新創團體,人力與資金始終都是一大議題。最近星濱山也正積極建立未來的商業模式與營運管理,預期讓團隊逐漸走向社會企業。「就我們的專業所長,工作機會其實在台北比較多。但大家都願意留在基隆而沒有去台北找工作,那就得好好思考如何跟著在地產業一起發展,做出大家都期待的成績了。」
基隆因為腹地小,走在路上每隔每個幾分鐘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更因陰晴不定的雨霧氣候,多了份特殊的色彩。
或許,正是這樣迷人的氣質才能不斷吸引人們,把「異鄉當家鄉」,成為這座城市的一份子。「我喜歡海,喜歡她的人情味,因此我也更想把我心中喜歡的基隆,呈現給更多人知道。」林書豪信心滿滿地説。
更多在地經理人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