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今(18)日公布「2018年度十大兒保新聞」,自今年1月到10月統計共有241則兒保相關的新聞報導,相較於去年180則、前年156則,增加近1.5倍。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九千名兒少受虐,平均每一小時就有一位兒少身處危險或暴力的環境。其中,又以六歲以下受虐人數大幅攀升,高達31.87%,較去年成長6%。
今年家扶基金會選出的「十大兒保新聞」中,僅一則為較具正面意義的政策新聞,其他九則為「身體傷害兒虐致死」4件、、「性侵」2件、「兒少自殺」1件、「殺子自殺」1件、「疏忽照顧」1件。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特別提到,「十大兒保新聞」當中,就有七則與六歲以下幼兒相關,案件中孩子遭遇勒斃、溺斃、餓極食糞等極刑,然而卻因幼兒生活空間以家庭為主,不易被外界發現受虐情事,因此往往都是傷勢極為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送到醫院時才被發現。因此呼籲社會大眾雞婆一點、關心周遭的人,就可能讓孩子們及早被救援出來。
對此,內政部警政署防治組婦幼安全科科長陳玲君補充道,警政單位也有針對毒品人口及犯罪人口做戶政調查並追蹤,衛福部也有透過大數據分析「施虐者本身因素」,藉此找出潛在的高風險家庭。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右3)邀請警政署陳玲君科長(左2)、兒童急診醫學會吳漢屏理事長(左3)、今周刊謝春滿副社長(右2)一同站出來為兒保發聲!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吳漢屏指出,其實在兒少保護上,醫院端已是最後一線,通常送到醫院來的兒虐個案大多是已經很嚴重的狀態,且施虐者也不會承認孩童身上的傷勢是他們造成的,因此就需要靠現場線索來判斷。而全台灣目前服務於兒少保護領域的醫師並不多,一個醫學中心大約僅1至2位醫師,因此近幾年也在加強醫師在兒少保護領域上的教育訓練,並成立「兒少保護專科」培訓辨識、評斷兒虐個案的專業人員。吳漢屏表示,國外已經在做了,「但我們從現在開始起步不算晚。」
而這次家扶基金會也發現,今年的兒保新聞當中,就有19則來自網路爆料,其中4則更被選票選為「十大兒保新聞」。對此,內政部警政署防治組婦幼安全科科長陳玲君也表示,過去兒虐案件大多透過110報案,而隨著科技發達,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社群爆料。然而,有時候網路爆料可能因資訊不齊全,反而使得警政系統花費更多時間來追查,恐錯過黃金救援期。因此也呼籲民眾「報案重於爆料」,若發現疑似受虐兒,建議可撥打110或113報案。
此外,今年入選的「十大兒保新聞」中,仍有一件殺子自殺的案件,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上半年已有6名兒少遭父母(監護人、照顧者)殺害後自殺的憾事。對此,長期關注兒虐議題的今周刊副社長謝春滿表示,過去新聞媒體多以「攜子自殺」稱呼,但實際上孩子的生命權是屬於自己的,而非屬於父母親的,我們不能漠視兒少的生命權,因此該舉動應重新定義為「殺子自殺」,並呼籲政府應對該行為提出相關的刑罰。
針對政府宣誓將透過社會安全網增聘3千多名社工一事,謝春滿表示,由於社工的工作量繁重,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2.6萬件兒虐通報案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106年的社工師人數僅256人;且社工缺乏公權力,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社工有權力將孩子直接送往醫院驗傷,但在台灣,社工往往被擋在家門外,可能連孩子都見不到。也就是說,少了公權力作為後盾,不僅加深社工調查案件的困難度,甚至連他們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每年有超過5,000人次的社工籠罩職場暴力陰影。種種原因導致社工人力不斷流失,若不解決社工所面臨到的根本問題,恐怕光是提高薪水也沒有幫助。
謝春滿並呼籲,高雄市社會局家防中心於前年發行了一本「兒虐研判手冊」,裡面針對常見的兒虐典型傷做了詳細的解說,可實際幫助到第一線的社工人員進行初步判斷。建議各縣市政府可參考高雄市的做法,而根據了解,目前台北市政府也正規畫推出類似的手冊,藉以幫助第一線人員作業。
對此,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指出,小燈泡事件喚起了政府及社會對於兒少保護的重視,然而除了增加社工人力外,警政、司法、醫療、社政的橫向聯繫與網絡的串聯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後,何素秋強調,當兒虐發生時,傷害已經造成、亦會增加社會成本,因此家扶基金會更希望能從預防做起,更在今年大力推動「兒保好鄰居」,希望建構緊密的社區安全網絡,至今已號召2,773家商家響應,關懷兒少的責任若能從「責任通報人」擴及至每一個人,就能有更多的孩子被幫助,「天天都是兒童保護日」何素秋說道。
(家扶基金會公布2018年度10大兒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