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郭董增加持股趕快跟著買鴻海?有兩點「不一樣」

郭董增加持股趕快跟著買鴻海?有兩點「不一樣」

2018-12-12 10:31

公開資訊觀測站「持股10%以上大股東最近異動情形」資料顯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個人名下在11月持有股票132.45萬張,較10月的129.75萬張增加27020張,以11月均價75元計算,共花費約20億元。大股東出手買股,是不是暗示鴻海股價要見底,小股東可以進場了?

「7張股票才買不到半年,就虧了10多萬元,到底是怎麼回事?」一位高達90歲的老伯伯,今年6月在鴻海股東會上,怒氣沖沖的嗆問郭董,最後逼得郭董鞠躬道歉,重申「答應股東要做到(股價)200元的承諾,不會改變!」

 

當時鴻海股價仍在80-90元之間震盪,10月26日減資兩成恢復交易後,股價最低竟然還跌到67.6元,不但這位老伯伯虧損持續擴大,連樂觀看好減資行情的小股東都忍不住抱怨:「減資後變成零股,想停損還很麻煩(指盤後交易)」。

 

11月24日六都和縣市長選舉投票當天,郭董表示「業績會非常好,至少到明年1月」;彭博和日經新聞報導富士康明年支出將砍40%、非技術人員「調節」10%時,公司立刻發布六點聲明,強調「對全球經濟保持樂觀」「資源分配調整只是每年規畫的一部份」;如今股價破新低之際,又高調進場買股,顯示鴻海跌跌不休,已經讓郭董看不下去。

 

看到大股東買股票,散戶跟著進場,有沒有甜頭可以吃?台積電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跟著張董買股票 報酬率超過一倍

 

2014年6月股東會,董事長張忠謀在回答小股東問題時表示,「台積電的股價在60-70元時我一直買,106-107元的時候我也在買」。當時台積電股價在120元上下盤整,只要散戶跟著買進,持有到今年9月最高點268元,報酬率超過一倍,這還不包括五年累計配發的現金股利28.5元。

 

然而,台積電和鴻海有一點不一樣。這些年台積電在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英偉達(NVIDIA)大單、虛擬貨幣帶動挖礦機熱銷等加持下,業績蒸蒸日上,每股稅後純益從7.26元增加到13.23元,讓張忠謀最後光榮退休。

 

但鴻海去年獲利有近一半是靠著處份夏普業外收益,而今年iPhone XR新機又出師不利,開賣不到一個月,就傳出大砍供應商訂單和補貼電信公司的消息,不僅讓蘋果股價重挫30%(從233.47跌至163.73美元),而且拖累全球蘋概股的走勢。換句話說,台積電2014年正在成長的軌道上,但鴻海現階段則陷入轉型調整中。

 

第二點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散戶的「口袋」沒有郭董那麼深。筆者可以用兩個實際遇到的例子說明。

 

大戶和散戶資金水位不同 中長線需靜待底部完成

 

第一個例子是一位在中國華南地區經營帽子事業的台商,主要出貨給耐吉愛迪達等國際大廠,這位台商也熱衷投資股票。他在2002年不小心高價買到60元的友達,隨後面板景氣出現反轉,最低跌破20元,這位台商就一路買下去攤平,直到2004年景氣再度熱絡,友達股價漲回到70元時,全數獲利了結,最後大賺一筆。

 

另一個例子是2008年金融海嘯,中華車跌到16元附近,遠低於每股淨值(當時在33元,目前是37.2元),市場上有位低調、身價數十億元的大戶,開始分批一路買進,許多人聞風跟著買進,但由於雷曼兄弟倒閉餘波盪漾,中華車最低竟跌到7.51元,跟單的人全陣亡。2009年全球景氣開始好轉,中華車最後漲到30元之上,回到淨值,這位大戶輕鬆賣光持股。

 

根據《富比士》統計,郭董的財富淨值約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30億元),11月花費20億元買進鴻海股票只占其資產的0.8%不到,此時要跟進郭董腳步,需要掂量自己的資金,短線雖然可以搭上題材,但中長線則要留意基本面變化,觀察外資有無轉賣為買。即使現在股價在低檔區,但在技術底部尚未完成前,恐怕也要一段漫長的等待。

 

台積電能超越與領先英特爾的主要關鍵,就在二○一四年,台積電對先進製程積極投入,資本支出拉高至一○○億美元,對比二○一二年,當時台積電資本支出僅十三億美元,顯示台積電全力投入先進製程。

 

而當時龍頭英特爾仍依循著「鐘擺發展」模式(Tick-Tock Model) 戰略,簡單解釋,就是透過「製程」與「微架構」交互循環,持續革新製程技術與處理器微架構開發。但此戰略模式卻在十四奈米製程卡關,導致後面十奈米延宕三年多後,才有產品發表,進而迫使到現在,連七奈米製程的中央處理器(CPU)也要等到二○二二年才有機會出貨。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台積電從二○一四年開始便努力追趕,於二○一八年順利超越英特爾,便在先進製程上一直領先至今。

 

製程進化是晶圓製造的競爭力關鍵,過往英特爾堅持晶片設計和製造一體化,二○一四年,推出十四奈米製程,領先全球。但晶圓製造也是現實的淘汰賽,二○一八年,世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因技術研發落後,宣布退出先進製程競賽,失去主要客戶。

 

反觀台積電,二○一七年便投入七奈米先進製程研發,並於下一年度量產,應用在iPhone XS上,而英特爾則還停留在當初的十四奈米,一直到了二○一九年十奈米量產後,才追上台積電,從此台積電競爭優勢確立。面對晶圓製造不進則退的殘酷競爭,掌舵者思惟的些微差異,將造就全然不同的企業樣貌。

 

台積電成就台股市值新高度,在全球資金氾濫的時代,台股本益比正式來到二十倍,為近十年來新高。然而,台股波動明顯加大,個股強弱走勢分歧,投資人當下更應以基本面為主軸,尋找具有產業競爭力之公司,成就風華。

 

本文由工作夥伴吳依叡(一九八五年~,中山大學亞太所經濟組)、鄧謦瀚(一九八八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原杰(一九九○年~,波士頓大學財金所)、翁子恩(一九九一年~,台灣大學財金所)共同撰述,並提出半導體設備廠翔名(八○九一),與投資者共勉。

 

翔名成立於一九九一年,資本額四.五億元,半導體前段製程耗材供應商。產品以耗材零件為主,後續維修及服務為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龍頭廠應用材料(市值五八四億美元)在台合作夥伴,受惠半導體業景氣熱潮,在趨勢線上。

 

董事長吳宗豐(一九五八年~,交大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二○○三年切入半導體前段製程耗材開發,並於二○○九年取得美商Varian(二○一一年由應用材料全額併購)的認證取得OEM(代工製造)技術,致力於切入前段製程設備的耗材製造與研發,皆為優於平均毛利的耗材產品。

 

半導體產業受到5G、HPC(高效運算)等應用所帶動,翔名身為半導體設備的重要零組件供應商,隨著製程微縮,奈米等級愈來愈小。翔名主力產品用於擴散製程與薄膜製程,銷售模式分為OEM及AM(After Market,售後維修市場),前者是為設備大廠(如應用材料)代工設備零組件;後者是直接出貨給終端使用者(如Fab晶圓廠)。除了透過與應材合作,以OEM方式切入國際大廠,翔名目前策略方向,著重於開發更多AM客戶,未來透過拓展更多表面處理業務,來提升獲利動能。

 

翔名二○一八、一九年財務分別為營收十五.七二億元、十二.○一億元,稅後EPS六.五六元、三.三元。走過二○一九年谷底,毛利率從二○一九年第一季的二六.九%逐步改善至二○二○年第一季的三六.八%。二○二○年累計前六月營收六.七億元,年增三.九%。二○二○年第一季底流動比五二○.七四%、速動比三九一.九%、負債比十五.五九%,財務體質穩健,且於二○一七至二○一九年間殖利率皆在五%以上,值得追蹤。

延伸閱讀
老謝:不懂的股票,真的不能亂買!
老謝:不懂的股票,真的不能亂買!

2018-12-12

2019釣大魚投資術 長線贏家的私房股
2019釣大魚投資術 長線贏家的私房股

2018-12-12

50歲退休族王沐春:三條件搜出好料股  配息夠甜不怕動盪
50歲退休族王沐春:三條件搜出好料股 配息夠甜不怕動盪

2018-12-12

川普關稅威脅下 得跟台積電一樣赴美設廠?四大搶才攻略教戰!
川普關稅威脅下 得跟台積電一樣赴美設廠?四大搶才攻略教戰!

2025-04-16

蘇姿丰親訪魏哲家,有談如何面對關稅戰?HPC用晶片首採台積電2奈米製程:它們是AMD夥伴的中心人物
蘇姿丰親訪魏哲家,有談如何面對關稅戰?HPC用晶片首採台積電2奈米製程:它們是AMD夥伴的中心人物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