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美兩國於G20峰會達成協議,約定雙方暫時進入 90天內的停火談判期;其中,美國宣佈暫緩原定在明年1月1日提高的關稅,而中國則承諾從美國購買大批農工業及能源商品,以縮減兩國貿易逆差。
然而,就在市場樂觀看待美中貿易戰展望之際,一只川普的人事任命案又再度引起了市場的議論。
美東時間3日,《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川普上週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與中方談判代表的會談中,表示下一階段的談判將由其新任談判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負責,該消息隨後也在一場電話記者會中,由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Kudlow)的口中得到證實。
1947年生、今年71歲的萊特希澤,是美國政界知名的對中鷹派人物。他曾於1983年至1985年雷根主政時期擔任美國政府副貿易代表,期間主導了20多項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協定。
而也正是在那段期間,萊特希澤透過一系列強勢而技巧性的談判手腕,打響了他的名號。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名熟悉萊特希澤的律師指出,萊特希澤極善於掌握談判節奏,並知道如何在恰當的時機點樹立自身權威。
以1983年美國與蘇聯一場針對小麥貿易的談判為例,彼時萊特希澤在幾輪談判毫無進展下,遂憤怒地向蘇聯發了公函,強硬地表明談判已經終結,美方不會再將談判團派往莫斯科。反應不及的蘇聯談判代表不久後即選擇與美方妥協。
再者,同年另一場與日本、加拿大等八國的鋼鐵貿易談判,更堪稱是萊特希澤的成名一戰。當時,在美日雙方談判陷入僵局下,萊特希澤故作漫不經心,將美方的談判清單折成一隻紙飛機,直接甩向談判桌對面的日本官員,此番極度「狂妄無禮」之舉,也讓萊特希澤在日本有了「導彈人」(missile man)的稱號。
更甚者,在當時長達7個月的談判過程中,萊特希澤的團隊僅休息了兩天,外界當時解讀,萊特希澤如此刻意安排旨在消耗對手談判精力。
而1985年知名的廣場協定,也是由萊特希澤所主導。當時萊特希澤與美方其他談判代表以「301調查」等名義,要求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簽下廣場協議,最終5國聯合干預匯市,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也間接導致其後日本的泡沫經濟。
85年,萊特希澤卸下貿易代表後,加入了紐約知名的世達律師事務所,此後的30年間,在許多美國企業對外出口涉及不公平貿易的重大官司上,都可看到萊特希澤的身影。
然而,在白宮多位經濟團隊多屬鷹派之下,萊特希澤憑何出線?
對此,《金融時報》援引美國榮鼎集團中國總體經濟分析師朱鳴岐的觀察指出,儘管萊特希澤在貿易政策上與白宮經濟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同屬鷹派,「但(萊特希澤)的政府經驗更為豐富,熟悉政策推動流程,既有強硬想法又有行動力。」
此外,《金融時報》亦指出,相較於納瓦羅的大砲性格,萊特希澤相對更沉得住氣。「他不太會在公眾面前吐露可能會破壞談判的怨言。」
17年1月,萊特希澤獲川普提名為美國貿易代表,同年8月即由萊特希澤主導提出了對中國的「301調查」;如今,他再度受到川普「賞賜」,接下了中美貿易戰下半場的談判工作,他會談出什麼樣的結果?
四日美股開盤,道瓊盤中大跌220點,S&P 500及那斯達克盤中亦分別有近1%的跌幅,顯見市場在接獲萊特希澤「出線」的消息後,對中美貿易戰是否真能在未來90天內如期休兵,打上了問號。
暌違多年,這位「導彈人」再度坐上美國貿易談判桌的主位,中美貿易戰的下半場會如何終局?全球的投資人都想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