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合一大選後,高雄一瞬間成為當紅炸子雞,除了選舉翻盤話題之外,大型企業釋出投資意願,更讓高雄看來生氣勃勃,繼鴻海和義聯集團表達加碼投資高雄後,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表示,想要投資高雄的企業,已經從 10 家增加到 20 家以上,產業遍及科技 IT 產業、食品、房地產等,立委吳志揚也將率領馬來西亞華裔產業界,前來考察投資高雄的機會,至於他要打造的「愛河產業鏈」,也有多家企業表達高度興趣。
看似一切都進入正循環的狀況下,感覺上高雄就將進入新翻轉契機,不過,對於入駐企業來說,雖然地方政府伸出友善雙手,未來是否那麼美好,仍必須端看三個層次:
其一,企業是否能夠在地長久經營。台灣地方政治最讓企業詬病的,莫過於改朝換代後的變數,特別是租稅與優惠,能否對企業安心發展,是需要更冷靜的評估。
其二,地方政府是否能提供長期且單一的服務諮詢窗口。在招商上,企業多會在意效率,單一高效的溝通窗口,也能讓企業更有留下的意願。
其三,中央與地方日後是否有新的矛盾。對於新的民意領袖,在中央與地方不同調的狀況下,資源能否持續挹注地方,會是一大考驗。
除此之外,目前台灣五缺(缺電、缺水、缺地、缺工、缺才)問題是否能夠解決。這個層次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缺地、缺工與缺才,能透過行政資源協助,缺水也或許能在協調下緩解一二,缺電問題也將會是招商過程的一大挑戰。
至於想要看好不動產的投資者而言,目前價格基期偏低的高雄不動產自然後勢看俏,可是入駐企業若是高度自動化,可能也不容易有就業人口的期待,若是低薪業種,消費力增加也並非易事。發展不好,早買沒下車只是換地方套牢而已。
我們都期待高雄有一天產業入駐,地方經濟生機勃勃,百業興旺,人人有錢賺,大家發大財,而這一切前提在於競選承諾能否兌現,韓市長也或許體認,民意如流水之下,他的蜜月期將會很短,但有個好開始,點亮一盞燈,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