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全身管理一肩扛起 就怕聽到儀器「嗶嗶叫」

全身管理一肩扛起 就怕聽到儀器「嗶嗶叫」
(圖片來源/達志)

賴若函、呂苡榕

焦點新聞

UDN.COM

1145期

2018-11-28 16:32

今年十月出爐的監察院糾正案文直指,台灣一年粗估有三百五十萬件麻醉病例,不是在專科醫師或受過訓練的人員監督下執行。而健保每年近七千億元的大餅,供養著各式醫療需求,但每年四%的醫療支出成長率,讓健保永遠入不敷出。一次復健、一場心理治療,收益相對低,這些科別被視為「賠錢貨」。醫院為平衡收支,一邊管控聘雇人數,一邊限制治療內容,麻醉專科醫師一人顧五台刀已是尋常,醫療風險居高不下,醫師為求生存,只能離開醫院另謀生路。

打從二○○三年起,衛福部就因未能改善麻醉專科醫師超時、超量的工作狀態,而被監察院盯上。最近一次是在今年十月初,監察院再次針對麻醉專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問題糾正衛福部。

 

這幾年因為電視劇《麻醉風暴》,以及層出不窮的醫美診所麻醉意外事件,讓麻醉專科醫師開始受到矚目。翻開工作表,亞東醫院麻醉部專任主治醫師簡吉聰簡介著麻醉專科醫師的一天:每日早上七點半晨會,八點開始進開刀房,以平均一場手術二小時、一個麻醉醫師同時能顧三台刀來計算,一天約有六到八個開刀病人。「不過我們醫院算是人力充足的,有些醫院麻醉專科醫師一次要顧五台刀。」

 

「麻醉不是打個針讓患者睡著就好,麻醉後患者可能會窒息或心跳停止,各種狀況都有的。」談起開刀房裡的各種突發狀況,簡吉聰無奈地笑。

 

專長心臟手術的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王明鉅輕描淡寫地談起工作狀況:「有時病人麻醉完血壓過低瀕臨休克,或是本身有心臟病自己卻不知道,一麻醉就心肌梗塞,都是常有的事。」因此一旦實施麻醉,醫師仍得寸步不離守在開刀房,頂多病人情況相對穩定時,才能稍作休息。

 

常態工作量之外,麻醉專科醫師也得輪流值班留守急診室。夜間急診室常常一推進來就是出血性中風,因此麻醉專科醫師總是穿著手術衣,遇上緊急狀況病患得馬上送開刀房時,麻醉專科醫師就能立即跟著插管。「雖然我們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但緊繃程度不亞於航空機師。」簡吉聰笑道。

 

須支援高難度插管 恐遭噴濺、感染性風險大增

 

此外,因為麻醉專科醫師相對擅長插管,往往要支援困難度較高的插管案例。「SARS期間我也要幫忙協助SARS病患插管,就穿著防護衣做。」簡吉聰說,狀況比較不好的患者,一插管就嗆咳,麻醉專科醫師被飛沫或血液噴濺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像我們有個醫師最近就被噴到,結果患者有肺結核,醫師就得趕緊投藥治療。」意外遭感染,也成了麻醉專科醫師的職業風險所在。

 

雖然工作如行軍打仗,但麻醉的健保給付點數始終不高,讓麻醉專科醫師成了「不賺錢」的人事支出。從去年五月一日公布的健保醫療費用支付標準來看,「面罩吸入全身麻醉法」點數三五八二點,「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法」則是三九一七點,而最近一次調整是在二○一三年,僅調高二%。

 

點數相對低,今年九月底剛成立的麻醉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儲寧瑋計算,一家醫院每月至少要有四百台刀,才有足夠的經濟規模養四位麻醉專科醫師

 

麻醉師執業人數變化

▲點圖放大

 

工作超量已是常態 術前評估「擋刀」遭醫院白眼

 

為了收支平衡,醫院得讓麻醉專科醫師的工作量極大化,才能平抑人事成本。監察院曾在二○一○年糾正衛福部未具體改善麻醉專科醫師勞動情形,當時的糾正案文指出,一位麻醉專科醫師平均每年約執行二○○二件麻醉病例,平均一人同時顧五台刀。相較美國,每位麻醉專科醫師同時顧一至二台刀,每年僅做七百到八百例麻醉,台灣麻醉專科醫師的勞動狀況足足翻一倍,超量已是常態。

 

「加上現在醫院人力都卡很緊,一旦有人請長假,其他人要把工作量補起來,就會非常累。」儲寧瑋無奈地說。雖然任職勞動條件相對優渥的公立醫院,但王明鉅對人力問題同樣有感,「如果醫院只有三個麻醉專科醫師,等於三天要輪一次值班,非常辛苦;若醫院打算多聘人,可是醫學中心的評鑑限制每人每年最多做一千五百個麻醉病例,案量有上限。醫院要算成本,人力當然卡死。」

 

除了得讓人均工作量極大化之外,由於半身麻醉點數大約二千點,比全身麻醉少,因此有醫師私下透露,「若全身麻醉與半身麻醉風險相當時,難免會有醫師傾向鼓勵患者全身麻醉,這樣點數比較多。」

 

另一個道德風險在於,麻醉專科醫師需要在手術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開刀風險,「所以我們有時會出來擋刀。」簡吉聰說,但是當醫院邏輯是「開愈多刀愈賺錢」時,點數低、收益少的麻醉專科醫師若還「擋刀」,免不了遭醫院管理者白眼,「在點數給付的邏輯下,醫院思惟和麻醉科的專業難免會出現矛盾。」

 

診所罔顧麻醉專業 致死意外頻傳、訴訟案四起

 

醫院聘雇麻醉專科醫師都得精算人力成本,相較之下,診所更不願負擔這項開銷。有醫師私下分析,給付點數低,很多診所若要聘雇一位專職麻醉專科醫師,成本壓力太大

 

這幾年,麻醉後致死或致傷的狀況層出不窮,醫美診所麻醉相關糾紛頻傳,多少都和醫療現場缺乏麻醉專科醫師有關,簡吉聰身邊友人也曾在健檢時進行無痛內視鏡檢查,卻發生了意外。

 

加上有些項目,例如無痛分娩,依法不一定要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在《護理人員法》中規定,可由麻醉護理師來做,只要有醫師從旁指導即可。「可是在旁邊監督的醫師不一定有受過麻醉相關訓練,那他到底看不看得懂,這就有模糊空間了。」今年十月出爐的監察院糾正案文直指,台灣一年粗估三百五十萬件麻醉病例不是由專科醫師或在有受過相關訓練的醫師監督下執行

 

  • 麻醉護理師:俗稱「麻姐」,是受過麻醉專業訓練的護理師,主要工作內容為協助麻醉專科醫師,或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麻醉工作。

 

另一方面,民眾對於麻醉風險的意識不夠高,不少明明是自費的醫美或健檢診所,但民眾並不在意有沒有麻醉專科醫師,都讓潛在風險激增。一一年監察院的糾正案文也指出,在台灣麻醉致死率偏高,每十萬人有二人麻醉致死,機率是美國的二倍、日本的十七倍

 

醫療糾紛引發的巨額賠償,讓醫美終於開始重視麻醉風險,「像整形醫師李進良的診所,現在也聘了專職的麻醉專科醫師。」簡吉聰說。過去在長庚擔任麻醉科主治醫師的蘇百川則是獨立組織團隊,和醫美診所、兒童牙科簽約,駐診在內以提供專業協助。

 

健保給付點數和薪資結構、勞動狀況互為因果,間接影響醫療品質和安全,麻醉專科醫師也尋思著如何改善勞動條件。今年九月底,麻醉專科醫師和麻醉護理師共同組成麻醉醫療產業工會,希望藉由工會力量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

 

麻醉醫療產業工會

這幾年因戲劇《麻醉風暴》讓麻醉專科醫師的勞動狀況被外界關注,麻醉專科醫師也組織工會爭取勞動權益。

 

「要在健保總額裡爭取多一些點數現實上有困難,餅就這麼大,大家都想分。」儲寧瑋說,工會作為第二條路,希望能向醫院爭取聘雇有麻醉專業訓練的「半職人員」,藉此緩解人力問題。「麻醉專科醫師人力太緊繃,一旦有短期人力需求時,例如麻醉專科醫師請產假,如果可以用半職人力替補,至少能解決既有人力瘋狂加班的現況。」

 

醫院檢查項目健保給付點數

▲點圖放大

 

麻醉專科醫師

執業人數:1209 人(2017年)

平均薪資:北部15至20萬元、中、南部40至50萬元

健保點數:

● 面罩吸入全身麻醉法點數3582點
●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法點數3917點

特殊專長:手術前風險評估、困難插管、頸部注射

延伸閱讀

心病本就難治 因為你從來不是「他」
心病本就難治 因為你從來不是「他」

2018-11-28

動作的專家  淪為「高級作業員」
動作的專家 淪為「高級作業員」

2018-11-28

【專題】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求救:誰來照顧我們?
【專題】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求救:誰來照顧我們?

2018-11-15

陳定信:我的底線是 醫師專業不該被「職業化」
陳定信:我的底線是 醫師專業不該被「職業化」

2018-10-03

當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當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