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西門町淘金術之三】擁2000間客房 他在西門町打造最密集商旅

【西門町淘金術之三】擁2000間客房 他在西門町打造最密集商旅

毋需打廣告,靠著口碑相傳,2010年在西門町開業的愛客發旅館事業集團,從原本50間客房,如今擴展成旗下有9個旅館品牌、2千間客房規模,員工數達5百多人,去年營收逾10億元,是台北市西區第一大平價連鎖旅館。以西門町旅館有5千間客房計算,愛客發的市占率高達4成,規模也比台灣房間數最多的飯店—台北君悅酒店還大。

旅館名稱,取自2009年馬政府時代推出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諧音,看得出當時瞄準的是兩岸龐大的觀光商機,儘管如今陸客減少,但愛客發旅館據點不減反增,「房價合理、CP值高、房間數具規模經濟,是我們能在西門町異軍突起的3大主要原因。」愛客發旅館事業集團總經理呂自修解釋,「因看準快捷旅店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專攻平價市場。」

 

從未接受過媒體採訪的愛客發旅館事業集團,對外始終隔著一層神祕面紗,此次首度接受本刊專訪。一進入總部辦公室,牆上的一面小白板,上頭寫滿9家旅館每月的營業目標與實際達成數字;另一面大白板,則有一行大字怵目驚心地寫道:「與客人發生爭執,一律開除。」顯示愛客發重視績效、督軍嚴格的一面。

 

定價策略清楚,每晚住宿房價不超過2千元,愛客發一開始就緊抓西門町最大客群—年輕的自由行旅客,也就是金字塔底部最大的那一塊市場,然而創業之初,卻有段歪打正著、邊做邊學的過程。

 

呂自修在西門町打造最密集商旅。

(呂自修在西門町打造最密集商旅。圖/攝影唐紹航)

 

商旅淘金術一:用高檔飯店同級備品  做出差異化

 

場景轉到8年前,出身房地產業的愛客發董事長徐豪雄,因緣際會下,以1.3億元買下成都路101號一棟舊大樓,「我們幾個股東都沒有經營飯店的經驗,先學別家飯店的格局改裝舊大樓,但改來改去看起來四不像,住房率一直衝不高。」呂自修笑稱,當時也沒有找設計師,全部是自己設計格局。

 

愛客發剛起步的前3年很辛苦,呂自修坦言,沒有知名度、房間數量又不夠多,一度還四處融資。雖然起步艱難,但徐豪雄認為,如果愛客發要搶占市場,勢必得做出規模經濟。因此,他們賣掉成都路飯店再回租,不再堅持一定要整棟或自有房產,只有一、二層的空間照樣卡位,連許多人不敢碰的萬年大樓都有愛客發的分館。

 

「當時,西門町因商圈沒落,許多店家關門,住商混雜的萬年大樓出入複雜,不像現在到處都是國際遊客。我們帶入不同於業界慣用的管理模式,在公共空間裝設監視器,好 辨識閒雜人士進出,以及派駐24小時櫃枱人員管理,讓大樓出入開始變得安全、整潔有秩序。」呂自修說,在高速擴張時期,為了搶快,他們自己養了一批裝潢工班師傅,曾經在100天內改裝完300間客房。

 

觀察愛客發旗下位於西門町大樓內的旅館,有幾個共通點,第一,櫃枱接待處很簡單,將坪效發揮到極致;第二,無限供應吐司與飲料取代早餐,藉此可降低房價,又可節省餐廳面積;第三,滿足自由行客人在乎的服務,洗衣機、磅秤與大型冰箱免費使用,提高CP值。

 

提供愛客發客房備品的喬虹實業經理吳瑾勳表示,一般平價商旅為控制成本,多半會盡量壓低可讓旅客帶走的盥洗用品、茶包品質,愛客發卻用與高檔飯店相同等級的備品,企圖在這部分做出差異化,深獲旅客好評。

 

 

商旅淘金術二:租上億大樓  一舉拉開與同業差距

 

快速展店、墊高門檻後,愛客發衝高營收的關鍵一役,是2015年與2016年陸續租下華南銀行的開封大樓、重慶南路舊總部大樓,由於面積夠大,兩棟大樓可規畫的房間數高達460間,讓愛客發一舉拉開與同業的距離,也因集團版圖擴大,可以留住好人才維持穩定的人事。

 

「我們每年要貢獻華南金控1億元租金!」提起這兩棟大樓的改裝過程,呂自修略顯得意地說,「當時改裝完後,連華南金控董事長看到我們將原本老舊的總部,搖身一變成為新穎旅館,都讚不絕口。」

 

在經驗與資源愈來愈豐沛下,去年底,愛客發還進軍台北車站前、原大亞百貨大樓,拓展「台北大亞帝國H」飯店品牌,房間數有200間,再度發揮活化沒落大樓的功力,若再加上明年新的分館再開幕,總房間數可望突破2千500間。

 

如今,港澳、新加坡旅客占愛客發3成半至4成客源,年輕旅客還是主力,很多國外旅客甚至根本不懂ECFA的意義,但卻明瞭,愛客發旅館就是西門町平價旅館的代名詞。

然而,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出口禁令,遭美國下達七年不得向美國廠商採購零組件的「拒絕令」,無疑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升級的一大挫敗。

 

一方面,這家市值達五七七一億元新台幣、被視為中國第五代行動通訊設備(簡稱5G)的最主要研發企業,竟因一紙禁令就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面臨企業體被分拆出售、甚至破產的處境,就像《人民日報》的評論,這凸顯中國過去的技術升級「缺芯少魂」,「未來必會投注更多資源在半導體研發。」資策會產業情報所副所長洪春暉說。

 

另方面,這起事件恐怕也會改變中國對產業升級主導力量的調整,從過去用政府補貼、稅負抵減、退稅等「看得見的手」,逐漸轉變為仰賴資本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根據中國民間諮詢公司安邦智庫的分析,過去十年來,中興通訊累計稅前盈餘二六二億元人民幣,其中,處分業外投資利益累計八十八億元人民幣,占三三.六%,如果再把過去十年來政府提供的補貼與退稅總計一八○億元人民幣算入,中興通訊其實是本業營運(通訊設備與手機)無法獲利的企業。

 

有形之手 VS. 無形之手 中國產業升級分水嶺

 

就在中興通訊被美國制裁的早些時候,三月二十二日,中國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開展創新事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這紙命令簡單來講,是允許已在境外上市、市值不低於二千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中國企業,或尚未上市、最近一年營收不低於三十億元人民幣且市場估值不低於二百億元人民幣的創新企業,或營收快速成長、擁有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同行競爭處於相對優勢的企業,只要具備上述條件之一,即使處於虧損,也能在中國A股掛牌籌資。

 

「這紙命令我記得是在下午發出的,當天震撼了上海整個外資圈!」協助許多台商在中國股票上市的富拉凱投資銀行董事長劉芳榮說到。「這標示著,中國為了加速產業升級,研發核心技術,已經進入了借用資本市場力量與更導向市場機制的新階段!」他分析。

 

在這個節骨眼,由中國資本市場來扮演更吃重的中國產業升級之資金供應者與分配者角色,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根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指出,一七年美國企業總市值以三十二.一兆美元,全球占比三八.九%,獨占鰲頭。但中國股市光滬深兩地,便以八.七兆美元總市值、全球占比一○.五%,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資本市場。

 

《今周刊》「二○一八年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企業調查」(以下簡稱「一千大調查」)的統計排行榜更發現,高科技股、智能製造概念股、物聯網概念股、AI概念股⋯⋯等具未來性與政策性題材的個股,在中國股市享有的超高本益比待遇,完全不輸美國那斯達克市場。

 

比如說物聯網概念的騰訊,以去年稅後淨利來計算,目前本益比達四十二倍;無人商店與機器視覺概念的海康威視三十八倍;電動車概念的比亞迪本益比三十四倍;無人車概念的舜宇光學,去年獲利雖僅及大立光的一半,市值卻高達五四九六億元,高出大立光的四三六六億元一截,享有四十倍本益比。

 

中國

 

中美貿易大戰稍止 中國必開放國內市場

 

分析這一次的「中興事件」,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表示,透過技術禁運的確可以減緩中國技術的成長速度,但中國也會意識到這一點,「未來必會更致力朝核心技術的設計、量產方向發展。」他不否認,面對美國強逼,中國必須有所讓步。

 

而這些讓步,可能也會引發中國整體商業、產業環境的變革,這一點,才是台商必須面對的新挑戰,當然其中也有新機會。

 

陳興動認為,中國在許多部分可能會依照川普的要求,例如放棄以技術轉換作為外商投資中國的交換條件,還有加強智慧財產保護,因為去年中國申請專利數已是世界第二,本身有動機保障智慧財產;至於要求中國開放國內市場,「不是問題,中國自己也在海南島做自由港建設、今年還將舉辦歷史第一次的進口貿易博覽會。」陳興動說。

 

這些讓步,某種程度像是中美科技戰外溢到其他產業的「副作用」,簡單地說,為了確保技術升級的能量持續,中國市場必將進入「百業更開放」的年代,傳產業者也將面臨衝擊。

 

海天味業

▲點圖放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四月初在博鰲論壇釋出的「四大開放」說法,即被視為是一個重要風向球。

 

這四大開放包括:降低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產品關稅,主動擴大進口、放寬外資市場准入限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塑造更佳投資環境。習近平的這番話,意味著中國這塊商機龐大、但卻慣常以各種手段高度保護的「世界市場」,未來將抱持對外資更歡迎、更開放的態度。

 

面對市場開放,產業升級是不可迴避的因應之道,而從中國在地企業的各領域升級贏家,可一窺台商即將面對的全新戰場是何樣貌。

 

為此,《今周刊》團隊第一站來到最富中國民族主義氣息,也就是武術名家黃飛鴻的故鄉──廣東省佛山市。在這裡,我們看到傳統產業以高端技術力漂亮升級的經典案例。

 

海天味業 一瓶醬油看出傳產競爭力

 

之所以造訪佛山市,因為這裡是中國最大調味品製造商海天味業的總部與主要生產基地。來到海天位於佛山市郊的「高明基地」,數百個高聳的玻璃製深綠色圓柱型儲油槽櫛比鱗次地佇立著,廣達三十多公頃的廠區,讓人以為來到煉油廠而不是醬油廠。偌大的廠區,要不是許久得見一、二名員工從巨大的儲油槽間穿梭而過,還以為這是一座已無人煙的空廠。

 

海天員工引導我們參觀生產線,他們指出:「包裝區域廠區總計有十條流水線,從裝罐、封蓋、貼標、測漏、裝箱、送倉,每小時可裝填五萬六千瓶醬油。」「包裝產線與訂單系統自動進行連線,每天看進來多少訂單,就裝填包裝多少瓶醬油,幾乎可做到零庫存管理。」「包裝好的醬油與其他高達三百多種的調味品從進倉庫,到發貨出倉庫,完全由電腦與機器人控制,完全不需要人力。」能做到這樣,仰賴的是將各階段製程設備相互連通的互聯網工程。

 

「只有把貨送到貨車上這個流程,才需要一個人駕駛堆高機叉貨進車。」根據記者目視,海天偌大的廠區裡僅有數十名作業員。

 

這家於一七年締造六八四億元營收、稅後淨利達一六六億元的調味品巨人,整個集團員工人數僅三千八百多人。相較之下,全球第一大醬油廠日本龜甲萬,一七年財務年度營收計一一七八億元新台幣,員工人數六千七百人,稅後淨利計六十五億元新台幣。

 

換言之,無論在每名員工平均營收以及獲利表現上,海天味業較執全球牛耳的醬油廠不遑多讓。

 

海天味業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時代的「佛山醬油」,是一家歷史近三百年的老醬油廠,如今,它是全中國最敢砸研發支出、生產製造流程使用最高科技的食品廠。曾經只為了研發新醬油瓶蓋,讓旋鈕更順手、倒醬油時量更好控制,海天味業不惜砸下近五億元進行研發與設備改進。

 

一七年,海天味業總研發支出達十八.四億元,占營收比重二.八%,與台灣整體上市櫃企業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相當──但台灣上市櫃公司是以科技股為主力。

 

今年,海天以高達七七九六億元市值,居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排行榜第七十六名。同屬食品業的康師傅控股,排名第一八九,統一企業中國排名第五九八。相較許多中國傳產企業集團喜歡多角化經營,跨足地產、金融、高科技的比比皆是,海天始終專注調味料本業,海天董事長龐康不斷對員工強調:「傳統業要發展,規模是關鍵!」海天的經營成績和股價表現,凸顯產業升級已是中國傳產業突圍的主旋律。

 

四月二十六日,我們搭車前往杭州東站,轉赴浙江餘姚,穿越錢塘江的地下隧道時,不經意瞥見隧道頂上的LED跑馬燈顯示「車牌××××,十五分鐘前從車內亂丟垃圾!」正納悶時,也發現我們乘坐的計程車車內有安裝監視器。司機解釋:「兩年多前吧,車行規定每部車都要裝,車內乘客一舉一動與談話,透過無線傳輸可傳送到控制中心。」

 

海康威視 監視器大國孕育的安控龍頭

 

從計程車上的監視器,可窺知中國利用市場規模優勢推進產業升級的戰略。中國全國監視器安裝量估計高達一.七億部,而且還在快速成長中,是全球絕無僅有的監視器大國,屢遭西方國家詬病。但不爭的事實是,這個監視器大國孕育出深圳A股市值第一大的全球安控龍頭廠──海康威視。

 

由中國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產業發展報告:二○一七》楬櫫,龐大的市場規模是中國產業邁向中高端的基礎與底氣。海康威視就是在這種刻意引導國內市場需求之下乘勢而起的企業。

 

平安集團

▲點圖放大

 

原本享有高毛利的台灣監視器產業,因為海康威視挾著大量製造的成本優勢,把全球監視器產業變成低毛利的紅海市場。吃足海康苦頭的台灣安控廠紛紛轉向客製化的標案市場,但營收與獲利已經大不如前。

 

諷刺的是,台灣安控產業「敗也海康、成也海康」,隨著中美貿易衝突升高,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疑慮漸深,安控監視器攸關隱私與機密,讓美國對中國製產品更疑懼三分,這為台灣安控產業製造了擴展歐美市場的良好契機。

 

為了與海康威視有更明顯區隔,台灣安控廠加大發展自有品牌的力度,甚至把生產線移回台灣。台灣安控業者晶睿發言人顧中威對本刊表示:「原本在中國還有生產線,為了讓客戶放心,今年將陸續移回台灣製造。」

 

海外市場受挫,海康威視結盟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業者,結合大數據與人臉辨識等科技,殺入無人商店、智慧物流、智能工廠等領域,企圖從中低階安控監視器產品製造商蛻變為先端科技技術提供者。

 

今年,海康以一.六九兆元新台幣市值,名次從去年的四十七名躍升至二十四名;以去年獲利計算,本益比高達三十八倍。

 

舜宇光學 破農舍起家 市值暴漲35倍的傳奇

 

矢志發展成機器人重鎮的浙江餘姚市,同時也是舜宇光學總部所在地。這家生產車用、手機鏡頭的公司,去年獲利一三六億元新台幣,目前市值五四九六億元,較去年暴增一一○%,在本刊一千大調查中,排名從去年的二一○名一舉躍升到第一○九名,憑藉的就是技術升級題材熱燒。

 

海康威視安控

中國監視器無所不在,被挖苦為「天網」之國,但也造就深圳市值第一大的海康威視安控王國。(攝影/唐紹航)

 

除了制霸車用市場,過去一年多,舜宇打入蘋果供應鏈、排擠台廠大立光的傳言從沒斷過。

 

但是就在記者到訪的這一天,舜宇股價暴跌了一○%,原因在於市場傳出繼中興通訊之後,華為也將被美國調查,舜宇正是華為手機照相鏡頭的重要供應商。某種程度來說,舜宇眼前的命運就像是被剪刀抵住線頭的傀儡,若華為也如中興通訊一般被美國「一擊必殺」,美國總統川普一旦刀落華為,舜宇自然跟著斷手缺腳。

 

舜宇光業

▲點圖放大

 

不過,談起技術升級歷程,舜宇投資部門主管仍然顯得驕傲,「我們是從小小的破爛農舍開始的⋯⋯。」一路走來,舜宇從創辦人帶著八名高中生,以農舍為起點發跡,○七年自香港掛牌上市以來,迄今市值成長三十五倍,關鍵之一,在於「能夠拋開短線利益得失,積極與國際大廠展開先進技術合作。」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

 

他舉例說道,「Google數年前要發展3D技術,推動代號Google Tango 計畫時,台灣許多電子廠評估訂單量有限而不願加入,只有舜宇,能不顧短期訂單得失,而更著眼於技術的長期性厚植,力挺Google。」「雖然後來也沒得到大訂單,但舜宇卻因此在3D光學技術領先。」

 

事實上,法巴銀行經濟學家陳興動看待中國產業升級,也把「不顧短線利益」視為中國優勢,「資金過剩,所以他們禁得起研發失敗。」他說。

 

相對傳產與高科技急促的升級腳步,中國金融業也沒閒著,尤其日前中國證監會宣布取消外資對證券產業持股限制,允許外資可取得中外合資證券業的控制權,吹響了金融業開放的今年第一個號角。問題是,中國金融業能不能禁得起「清兵入關」式的衝擊與競爭?

 

舜宇

▲點圖放大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孵出Fintech四大金雞

 

如果這個問題是問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話,他可能會冷笑一聲吧。中國因為對外資壽險業有相當繁瑣的限制,導致在中國保險市場深耕多年的國泰、新光、台壽保(已被中信金購併)在中國市場停滯不前,始終交不出像樣的成績單。中國本土的保險業者則趁著市場起飛、快速成長,賺得滿盆滿缽,其中又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最具代表性。

 

一一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擁有逾四十個據點、多達一萬名以上業務大軍的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指出:「中國平安是最早引進台灣保險業人才培訓、保單觀念、激勵制度,甚至早期砸下重金挖角台灣保險業人才的中國保險業者。」「這是它從一家深圳蛇口發跡的小保險公司 ,三十年內竟成為中國第一大保險金融集團的關鍵原因。」

 

除了比同業引進先進的制度與人才,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崛起的浪潮,馬明哲不僅步步搶先,而且深諳資本市場的魔力,把許多銀行視為威脅的Fintech,變成一隻隻超級金雞。

 

未來一至二年,中國平安旗下將有四家Fintech陸續上市。其中,P2P網路借貸業者陸金所,目前市場估值達一.八兆元。醫療諮詢與管理APP的平安好醫生,五月四日將於香港上市,市場估值達二千四百億元。為金融業者提供Fintech解決方案的平安金融壹帳通,估值達二千一百億元。為醫療院所提供醫療保險核保、賠付整個流程服務的平安醫保科技,估值則高達二千五百億元。

 

 「像中國平安這種規模這麼大、甚至還可以對外輸出、出售Fintech服務的中國金融業者,根本不怕市場開放。」吳文永說。中國平安以五.六兆元新台幣市值,居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第十名。而且是前十名中,市值成長率最快速的企業,年增率高達八八%。

 

仲利國際 抓住中小企業勃發浪潮

 

採訪中國行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中租迪和集團的中國子公司──仲利國際。中租能以一三一五億元市值,從去年八一一名跳升至五四二名,仲利國際扮演著引擎點火的角色。以一七年而言,中國市場獲利成長高達八九%,貢獻中租迪和集團高達四成的獲利。

 

中國租賃業真的那麼好賺嗎?仲利國際總經理陳坤明苦笑道:「中國各種租賃業者高達八千至九千家之多,不僅大型銀行旗下有租賃公司,很多大企業、大集團也設有租賃部門,更遑論近幾年來還面臨如P2P租賃等業者的強力挑戰。」「這裡是個你隨時要保持高度警覺,不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殺戮戰場!」

 

○五年中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隔年即在中國蘇州成立第一個據點,如今在中國已有四十個據點,迄今已是放款規模居第一的獨立外商租賃業者。陳坤明說:「剛到中國時,我看到了一個機會、一項優勢與三個風險。」

 

其中,「機會是中國有五千多萬家的中小企業,而當時大銀行與大集團旗下租賃,做飛機、船舶、工程等超大計畫就忙得不亦樂乎,對中小企業看不上眼,但這塊對仲利簡直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優勢,是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租高層已經與當地大型銀行建立良好關係,讓仲利可以取得便宜的資金來源。」

 

陳坤明

我在中國打拚, 經常盤點的不是我們台灣比人家還剩有多少優勢,而是總在反省,要怎麼做、怎麼努力,才不會落後。 仲利國際總經理 陳坤明

 

至於三個風險,「是對租賃業者的政策與法令仍然混沌不明、對當地中小企業不了解,以及對司法管道的陌生。」

 

了解本身優劣勢後,陳坤明制定出授信分散化、客戶在地化、業務員責任區域縮小化、法院關係正確化等經營戰略。在經營戰略形塑下,如今仲利客戶數超過二萬家企業之多,單家放款金額鮮少超過二百萬元人民幣,服務的陸商遠多於台商。業務員也因縮小責任區域,減少交通時間,更能深耕市場,做好服務。

 

陳坤明還要求公司法務人員不要只待在辦公室,鼓勵多去法院走動,向司法人員溝通租賃產業業態,這使得仲利一旦打官司,立案時間從早些年的動輒三個月,如今僅需三天。

 

服務業貿易逆差一直是中國的痛處之一,包含金融、航運、智慧財產權交易等服務業貿易,中國去年逆差高達二五五四億美元,甚至高於半導體貿易逆差的一九三二億美元。

 

面對中國金融市場將進一步開放帶來的挑戰,陳坤明分析,金融業者變多,對仲利在資金取得成本議價上更有利,至於在競爭的面向上,租賃業者需要長時間人脈網與情報網的累積,才得以降低風險,這種優勢並非新進租賃業者一蹴可幾的,從P2P租賃業者接連傳出經營不善或倒閉,即可得到證明。

 

陳坤明語重心長地指出,台商想在中國打天下,心態要做很大的調整。他說:「我在中國打拚,經常盤點的不是我們台灣比人家還剩有多少優勢,而是總是在反省,要怎麼做、怎麼努力,才不會變落後。」

 

這話說得切合現實,中國產業升級至此,台商過去刻板印象中的競爭優勢已經逐漸褪色;看未來,在美國進逼、中國被迫讓步之下,更開放的市場,必然催使當地企業加速升級。這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中國新秩序,對台商而言,即將迎接的是「不進則退」的新戰局,必須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西門町淘金術之一】擁23店面、月收租金3千萬 他靠三招成西門町包租王
【西門町淘金術之一】擁23店面、月收租金3千萬 他靠三招成西門町包租王

2018-11-22

【西門町淘金術之二】餐廳一家一家開!西門町餐飲王曝關鍵3要點
【西門町淘金術之二】餐廳一家一家開!西門町餐飲王曝關鍵3要點

2018-11-22

【西門町淘金術之四】插旗黃金地段 2關鍵讓他打造百億身價
【西門町淘金術之四】插旗黃金地段 2關鍵讓他打造百億身價

2018-11-22

【西門町淘金術之五】西門町開店大不易!他靠伴手禮打造上億身價
【西門町淘金術之五】西門町開店大不易!他靠伴手禮打造上億身價

2018-11-22

【西門町淘金術之六】月租金9萬!26歲的他加盟飲料店搶進西門町
【西門町淘金術之六】月租金9萬!26歲的他加盟飲料店搶進西門町

2018-11-22

店面淘金術解密》擁西門町23店面、月收租金3000萬  包租王三招教戰
店面淘金術解密》擁西門町23店面、月收租金3000萬 包租王三招教戰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