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1月24日的投票日僅剩不到4天,本次選舉民眾除了地方公職人員外,還有公投票可以投,這也是蔡英文政府執政後,面臨的第一次大型地方選舉,外媒BBC為這次大選盤點出「五大看點」。
據BBC報導,本次選舉有五大看點分別是:
除了投下縣市長和議員、里長等公職人員的票以外,選民還可以同時對10個議題投下公投票,除了同性婚姻及性平教育相關議題外,東奧正名公投也備受矚目,此議題公投主文為「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此公投牽涉台海兩岸的敏感神經,因此格外受矚。
來自中國的「假新聞」
BBC也指出,日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受訪時曾表示,因台灣與中國使用同樣語言,且因台灣擁有言論自由,令台灣成為全球被假新聞傷害最嚴重的國家,雖目前並無具體例子,但假新聞議題確也成為選舉看點之一。
藍營反撲
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後推動多項制度的變革,尤其2017年的年金改革在台灣的退休軍公教族群中掀起一陣波瀾。連傳統被視為綠營票倉的高雄市,在本次選舉中,競爭都格外激烈,而民進黨政府所推動的改革,是否會在本次選舉結果中引發後續效應,也是觀察的重點之一。
台北市的五馬競爭
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爭取連任,但對上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和無黨籍候選人吳萼洋及李錫錕,讓台北市長的選情相當激烈。柯文哲當年以「政壇素人」的形象獲得選民支持,但上任後多次失言也招致外界抨擊,在日前的電視辯論中,不僅吳萼洋批評,北市府官員換人頻繁,可見柯文哲沒有「氣度和修養」;丁守中也指出,在柯文哲「無厘頭」的領導下還能維持市政,是優質公務人員的功勞。柯文哲對此反駁,在自己任內,官員離職的速度其實與郝龍斌差不多,只是他的「媒體關注度太高」。
首投族意向
這次選舉中,雖然地方公職人員的選民年齡門檻仍為20歲,但公投年齡門檻已調降至18歲,因此選民約增加60萬人。據中央社調查指出,約73%的台灣青年對公共政策的討論「保持低度開放程度」,但有87%的受訪青年表示會與同輩討論社會議題,約80%的受訪青年會跟父母討論。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台灣青年看似不大願意參與選舉,但會與同輩和家長討論社會事務,也讓這批首投族的投票意向成為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