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確是一個值得企業考慮轉進的選項。但在「龍獅共舞」的壓力氛圍中,台灣該如何狹縫求生,卻也還是一個需要明確解答的問題。
一個個黑人在練習打太極拳、寫書法、學中文……,在肯亞奈洛比大學的孔子學院裡,我們見證了中國勢力在非洲有系統擴散的現在進行式。
包括中國在莫三比克興建的馬布多大橋(首圖)、中國支持的孔子學院(上圖)在內,來到東非,能感受到滿滿的中國元素。
「從中國來教中文的老師,月薪三萬元人民幣(約十三萬元台幣),比我還高,我都想去教了!」奈洛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方昭翔邊開玩笑,一邊表達中國勢力步步進逼的憂慮。
走在奈洛比市區,隨處可見中國國企正在興建一棟又一棟的大樓。台商觀察,光肯亞就有五百家中國國企進駐,長駐於此的中國人逾萬人之多;全非洲,更有五百萬名中國人。
當一家又一家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就像一道道動力源,驅使著非洲這座充滿鐵鏽的龐大機器,開始吱呀呀地加速運轉起來。
翻開麥肯錫去年最新一份探討中非經濟現狀的《龍獅共舞》(Dance of the lions and dragons)報告,更能映照出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中非貿易總額二○一五年達一八八○億美元、這個數字是非洲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的三倍,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每年成長破二○%;同年,中國對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達三五○億美元,每年平均成長率更達四○%!
該報告也指出,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已超過一萬家,其中製造業年產值約五千億美元,占非洲製造業生產總值十二%,「中國建築承包商,更占據了非洲國際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市場約五成份額。」
「中國製造」到「中國在非洲製造」的趨勢,看在肯亞奈洛比大學經濟系教授奇里蒂.恩剛嘉(Tabitha Kiriti-Nganga)眼中,中國在非洲確實已無所不在,「可以協助創造就業、技術轉移和開發基礎建設,自己也有投資報酬,這是雙贏策略。」
「我們訪談的一千多家投資非洲的中國企業中,八九%員工是非洲當地人,為非洲創造了超過三十萬個工作機會。」麥肯錫報告證實中國投資非洲確實帶來了經濟紅利,且企業享有高獲利,「近四分之一在一年內就收回了初始投資,半數以上不超過三年……。近三分之一在一五年的利潤率超過了二○%。」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