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高地狹,土地的開發逐年增加,加上時常遭受颱風、大雨與地震的侵襲,使得土石流災害在近年來有日漸頻繁的趨勢,每逢颱風豪雨之際,鄰近山坡地的居民總是膽戰心驚,必須隨時注意水土保持局所發布的土石流警戒,深怕一個不留心,身後的山坡地就成了吞沒住家的猛獸,甚至因為時間短暫猝不及防,往往來不及逃生,而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為了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亞東技術學院的林照峰老師帶領主要團隊張詠儒、張鈜幃、石玉銓、李旻峰等4位學生,發明出一套個人也能使用的「土石流防災物聯網」,讓民眾除了在政府的大範圍預警系統的保護外,更能針對自家附近地區做出防範與警示。
石玉銓分享,這款「土石流防災物聯網」主要利用六軸位移感測器、雨量感測器、土壤溼度感測器等來監測暴雨土石滑動可能發生的問題,可以分為以下三大系統:一是測量時雨量的雨量監測系統、二是測量土壤地下水的流速系統、三是可測濕度及土地傾斜程度的裝置,再使用Zigbee以及RF將系統資訊傳到主控版,並透過藍芽傳至民眾的手機,而民眾只需要在手機中安裝APP,就可以隨時觀測上述數據,並且在數據達到危險範圍前就傳遞警告,爭取黃金逃難時間。而這款裝置更使用太陽能發電來維持長久電力,就算天氣不佳,沒有太陽可供發電,預存的電池也能維持10天的電力。
為了設計出這款系統,老師帶著團隊們參考了非常多重要的防災文獻,也向中華水土保持學會請益,蒐集過去發生土石流災害時的相關數據與情報,在透過數學模型的建立找出關鍵時機點,像是時雨量達到80毫米,或是土壤過於飽和導致地下水流速過快,甚至是山坡土壤開始位移、導致裝置傾斜,他們將這些參數綜合起來成為土石流防災指數,避免等到土石流已經開始發生時才發出警示,當那時為時已晚,將產生更大損失。
這套物聯網系統在今年的2018台灣創新博覽會中大放異彩,獲得了最高榮譽的鉑金獎,石玉銓說,雖然目前尚在原形階段,但期待它未來能發展成為實際應用,為台灣的災害預防做出更多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