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央行長期「阻升不阻貶」 削弱台對外購買力
確實,這場座談會之所以別具意義,不僅在於匯集了多位台灣貨幣政策領域的重量級學者,包含現任中研院院士的國際知名總體經濟學者王平、國家發展委員會(原經建會)前主委劉憶如,以及央行前理事吳聰敏等人,更關鍵之處在於,相較於七年前,這次研討會還多了一位「稀客」:央行現任副總裁嚴宗大。
換言之,這場研討會,就彷彿台灣貨幣政策異議者的「平反之所」。
過去七年,他們對央行的種種意見及政策建言,總是被刻意忽視;七年之後,新任的貨幣政策掌舵手,似乎更有意彎下腰來聆聽外界的諸多指教。於是,壓抑多年的異議炮火,就在當日演講者一個接一個上台之後,陸續噴發。
首先,與談者對央行政策的一大質疑,也正是一一年讓許嘉棟惹上麻煩的關鍵:央行長期為人詬病的「阻升不阻貶」匯率政策。「如何判斷阻升?很簡單,央行若持續購買外匯,其國外資產部位就會大幅增加。」曾多次挑戰央行匯率政策正當性的吳聰敏,在簡報上,直指央行過去一直不願承認、但統計數據卻顯而易見的事實。
他指出,從歷史資料可發現,台灣央行在二○○○到○三年網路泡沫後、以及○七到○九年金融海嘯期間,代表外匯存底的「國外資產」皆出現大幅度攀升,表示央行這段期間有明顯「阻升」的傾向。吳聰敏表示,若進一步看外匯存底占GDP比重也顯示,相較於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台灣央行在前述兩段期間,明顯「更努力地購買外匯。」
關於央行的「阻升」政策,劉憶如也批評,今天台灣人出國常感到新台幣愈來愈薄,對此央行責無旁貸。「台灣講了那麼久產業升級,卻遲遲未有顯著進展,因為我們那麼多的出口裡面,其實有很多進口的components(組成)……。」她認為,正因為央行長期阻升新台幣匯率,產業習慣了「廉價」台幣,自然對研發轉型的投入較為消極。
「靠阻升提升出口,最終要付出代價。」吳聰敏進一步援引IMF(國際貨幣基金)前經濟學家拉詹(Raghuram G. Rajan)於一○年發表的評論,如果一個國家一直高度仰賴出口,最終想要回復平衡,「中間調適過程會非常辛苦。」
此外,儘管近年央行在貨幣政策決策透明度上已持續改善,如去年六月開始公布議事錄摘要,總裁楊金龍今年上任後,也在年中首度開放理監事會後記者會的網路直播;但與會學者多認為,相較國外央行,台灣在透明度進程上仍須多加把勁。
▲點圖放大
資訊不公開、透明度不足 影響政策討論品質
「相對美國聖路易聯準銀行的內部資料幾乎是完全對外公布,台灣央行(很多研究或報告)大都還是用內部資料,外部研究者無法輕易取得。」在談及央行透明度的主題上,王平有感而發地表示。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也表示,央行在政策目標上的對外溝通仍不夠積極,像是貨幣政策與潛在產出、自然通膨與失業率的關係為何,以及通膨目標是什麼?這些都應該說清楚。
至於與貨幣政策討論最直接相關的,自然是央行理事會。然而,央行理事會成員的專業度,多年來一直受到外界質疑。對此,吳聰敏呼籲,理事應由現行的「兼任制」改為「專任制」。
事實上,在前年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吳聰敏即指出,貨幣政策高度複雜,儘管央行經濟研究處會定時寄送相關資料供理事參考,但「現行理事成員都是兼任,他們平常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真有時間消化這些資料嗎?」
許嘉棟也質疑,許多理事成員並非財經背景出身,然而貨幣政策的決策品質與決策者對總體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深淺高度相關,「我懷疑某些理事是否真的了解。」許嘉棟略帶諷刺地表示。
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有限 內需占比不升反降
匯率政策外,對於央行近年採取的低利率政策,吳聰敏亦有所質疑。他表示,儘管○九年來,央行將利率壓低以刺激投資,但攸關內需經濟的「機器設備投資」需求,在一○年後不升反降。對此,他猜測或許是因為台灣出口占GDP比重近年持續提升,又國際總體經濟環境不佳,影響廠商投資意願。
席間,吳聰敏秀出另一張圖,圖中是台灣近十年節節攀升的房價。「低利率政策不僅沒有誘發投資,反而間接促成了高不可攀的房價。」吳聰敏藉此警告,在當前台灣特殊的(出口結構)環境下,央行必須對貨幣政策的副作用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面對輪番炮火,首次選擇直接對話、派出副總裁嚴宗大參與論壇的央行,也算相當有誠意,在主要問題上都有所回應。
例如,針對吳聰敏對低利率政策的質疑,嚴宗大坦承,央行內部的研究亦發現,低利率時,寬鬆貨幣政策確實對刺激投資沒有效果;只是,嚴宗大補充,央行的研究發現,「匯率的高低對增加民間投資也沒有顯著效果。」
至於在強化「貨幣政策決策品質」部分,嚴宗大表示,央行已考慮擴大委外計畫的規模,以進一步加強和外部學者的互動。他以加拿大央行為例指出,其規模雖然小,但外部學者參與多且深入,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面對學者連串質疑,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誠意十足一一回應,並坦承目前寬鬆貨幣政策,對刺激投資沒有效果。
「大家都知道,我是長期一以貫之的央行異議者。」研討會的尾聲,許嘉棟自我調侃地說,自己過去批評央行政策不遺餘力,導致一一年會後也是遭不遺餘力、被「修理」得最慘的那個人。
但許嘉棟隨即話鋒一轉,肯定央行近年轉變。「央行漸漸由威權走向開放,過去的政策不容討論和挑戰,現在願意聽取同仁意見及外界聲音;過去只要評論,馬上就接到央行電話,或私下派人關切,現在已願意公開討論。」
另一方面,關於多年來備受爭議的匯率政策,許嘉棟亦指出,事實上,自二○一一年起,央行對匯市干預有減少趨勢,外匯存底累積的速度慢慢減少,名目有效匯率近年亦慢慢走升。
「或許這些改變部分是基於其他因素,但我相信外界的評論,央行多少有聽進去了。」許嘉棟笑著說。
本刊長期監督央行決策,力促納入多元意見;也期待改變中的央行能更願意討論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