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不願來台、企業擔憂缺工、年輕人被迫外流,不同的現象,反映同一個問題,我們的「國際購買力」,正在不斷下滑⋯⋯
塔鑫(化名)是一位泰國籍移工,在工廠工作的他,十年前選擇來台灣工作,是因為在台灣賺一年能存到的錢,抵得上在泰國家鄉奮鬥好幾年。
讓塔鑫為難的是,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根據他的說法,如果是十幾年前來台灣的移工,要存滿第一桶金、回鄉買塊土地安身立命,所需的時間大約是三年;然而,現在可能需要在台灣工作至少六年才能辦到。
老實的塔鑫並不是個貪心的人。只是,老家泰國的物價水準,在這十幾年來跟著當地經濟成長已經漲了不少,若從二○○○年起算,到去年底泰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接近四四%;而台灣物價變動較小,十七年間物價指數增加約二○%。另一方面,泰銖相對於新台幣,升值了約二三%。
外籍移工賺到的新台幣,變薄了
塔鑫在台灣的日常開銷和薪水,增加幅度都不大,每個月能存下來的新台幣金額差不了太多,只是當他把存下來的錢拿回老家,先被匯率剝了一層皮之後,還得面對今非昔比的物價,他存到的錢,也就相對貶值了。
會講中文的塔鑫,有些無奈地和我們分享了他的想法:「現在新的泰勞,都去韓國了,薪水比較高,但我們比較早來的,已經習慣這邊了,連中文都學會,要再去重新適應,太困難了。」不難看出,要是能重新選擇,塔鑫也很想去薪水比較高的韓國工作。
塔鑫的說法,呼應了國內企業老闆的示警。六月二十五日,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在出席玉山科技協會活動時,大膽預言「台灣十年內將沒有外勞」。原因除了各國對東南亞外勞的需求正在增加,「東南亞國家在經濟逐漸富裕之下,減少勞工輸出,這是可預期的。」童子賢對本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