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最傑出的投資對象,就像最出類拔萃的球員!巴菲特的投資啟示

最傑出的投資對象,就像最出類拔萃的球員!巴菲特的投資啟示

2018-10-22 12:57

投資之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經常被人問到,當他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究竟是如何找到最大贏家。他有一次引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回答,我們都可以從中體會與學習。

 

投資之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經常被人問到,當他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究竟是如何找到最大贏家。他有一次引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回答,我們都可以從中體會與學習。

 

他說:毫無疑問的,首先我一定要找我聽得懂、也有辦法瞭解的生意;如果是根本聽不懂的,那我躲都來不及了。


然後他接著說:之後,我就像是自己建立一支NBA冠軍球隊,第一個要求一定是讓這家公司、或是我投資的案子,成為一個NBA球隊裡最傑出優秀的七呎球員(7-footer,210公分以上)。」


最傑出的投資對象,就像最出類拔萃的球員

巴菲特接著說:想像一下我是NBA球探,經常有人介紹身高五呎六吋(5-foot-6,168公分)的好球員。他們都很好,但他們再快、再靈活、再聰明,我也不能投資他。


因為,如果目標是想建立NBA冠軍球隊,人才錯用會造成整體孱弱;所以要能被華倫巴菲特相中的公司,基本上要有先天的優勢,往前走才能事半功倍。


這與我過去數十年一直強調的投資因素之一:「先天的不公平優勢」(Unfair Advantages)是同樣的意思。


也就是說,必須在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裡,找到真正有七呎身高實力的公司;而不是勉強找一家雖然能幹,但卻只有五呎六吋實力的團隊。


如果找了先天弱勢的團隊,就算後來可以再補東補西、為它拼湊加強,但仍然是事倍功半;這個淺顯的道理,相信大家是都可以同意的。


不過,這幾年NBA的局勢經歷了非常巨大的變化。之前數十年,籃球世界的歷史,就像是巨大強悍中鋒的歷史;回憶中最犀利的那些球隊,都擁有不可一世的七呎中鋒。


從早期波士頓塞爾提克隊(Boston Celtics)的比爾羅素(Bill Russell),到洛杉磯湖人的維爾張伯倫(Wilt Chamberlin),以及接棒的天鈎高手阿布賈霸(Kareem Abdu Jabar),基本上都包辦了當年大部分年代的NBA冠軍。


但是後來的芝加哥飛人麥克喬登(Michael Jordan)以一個小前鋒的精彩表現,徹底取代了中鋒的獨霸性。晚近這幾年,我們加州矽谷更出現了金州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完全以短小精幹、潑辣快速的球風,粉碎了其他擁有七呎球員的團隊。


所以我在這裡,將前面的標題修正為:要做,就做個獨霸天下、最犀利的球員。


身高,固然是獨霸籃球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你看看姚明,空有7呎6吋的巨大身高,但其實他在NBA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搞不過其他衝撞力與靈活度超強的球員。


台灣的林書豪,打起球來絕對漂亮瀟灑又好看,但是與NBA多得是的「坦克型」球員相較,他是非常不經撞的。就連全世界投籃最準確的MVP史蒂夫柯瑞(Stephen Curry),每一季也都有好幾個月傷痕纍纍上不了場。


雖然如此,我標題的主軸意義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意思就是説「如果要建立冠軍球隊,就一定要有幾個獨霸天下的球員」。


這個道理如果應用到新創公司,等於是「如果要建立冠軍公司,就一定要有幾個獨霸天下的絕招武器;要不就是最強的人才,要不就是最犀利現金的技術,要不就是像《英雄》這部電影裡頭的李連杰,擁有那麽一招「十步必殺」。


如果你擁有金州勇士隊的史提夫柯瑞,他雖然只有六呎三吋,但卻是天下第一神射手;等於你的球隊立刻多了「十步必殺」的絕招,勝算當然比別人高出很多。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


不管你是個進出股票市場的大戶、或是像我這樣的創投家天使投資人,我們或許都知道要運用基本常識,堅持一定只投資「最強的精英團隊」、只進入「最大成長的市場」,必定要求團隊具備最強而有力的條件。

 

然而,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雖然心知肚明,卻不一定能每次做到。


我認識一些創投家,常常因為誤信自己擁有超人智慧而犯一個錯誤。他們看到其實缺乏足夠條件的新創公司,但這些偉大的投資家卻想:雖然這個團隊和他們的計劃不夠強,但只要有了我的投資、再加上我淵博知識與聰明過人的指導,一定可以幫他們加強。


讀者可能不曉得,這種「既然我是投資人,他們都得向我低頭要錢;想當然爾我必然比他們這些創業家聰明」的謬誤迷思,在投資界是十分充斥盛行的。


有些時候,這樣的想法東碰西碰還真會矇對;這時候聰明的創投家就說:「你們看我多厲害,是我天縱英明把這家公司帶了起來」;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家公司會因為條件不足,而越經營越顯得左支右絀。


創投家一看情況不妙,就會開始批評這些創業者,説他們都因為不聽自己的高明指點,才會每況愈下、無法成功。


投資人協助自己投資的公司天經地義、也自然有它的價值;但如果你剛愎自用地選擇了一家身高只有五呎六吋的公司,再丟進市場跟一大批六七呎的高手競爭,你得花多少心血去幫他脫胎換骨?


相反的,如果寧缺毋濫,像華倫巴菲特這般,堅持只投資身高七呎的未來明星(或是第一射手),長久下來勝算才能一直維持居高不下。


從創業團隊的角度來看


在創業中的讀者讀到這兒,可能想要跟我辯論:天下哪來那麽多身高七呎的球員?不同身高的球員照樣可以有不同的貢獻;我們團隊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大明星,但我們肯努力、願意拼,難道投資人就一定認為咱們這些沒有七呎身高的人甭混了?


如前所説,歷史證明巴菲特所談的「身高七呎的球員」,應該就是一種「隱喻/比喻」(Metaphor);要創業,就要做市場裡清楚定位的第一名或第二名。


譬如現在大家忽悠來忽悠去的比特幣,我看幾年之後,大概只有比較厲害的前幾名先驅者可以撈到錢;排在後面投機跟風的,大概都只會變成接收爛攤子、或是成為被政府打壓的對象。


要做,就做七呎球員,才有機會睥睨一世;要創業,有本事就做市場裡的前幾名,募集資金的能力才會到位。

憑著真正自己核心能力創造出來的價值,正是可以讓你成為七呎球員的法寶。


真假七呎球員


曾有位年輕聽眾在我演講結束後悄悄問,他從小口才不好、在公司的會議裡都講不過人家;雖然踏實地作了許多工作,但一到開會時好像都是那些不做事的人,有辦法表達比他多、比他好。


長久累積下來,好像大家都以為他沒什麼用處,甚至都不太注意他的發言了。


他問我,要如何練習在開會時能以銳利發言反敗為勝、壓倒他人。我則反問他,他是否認為自己只能使用這種「不是真正自己」的發言方式來取勝?


像姚明天生七呎,只有五呎六的你直接跟他硬拼搶籃板,一定搶不過他;所以你是不是應該發展其他不同的球技,在其他方面可以勝過姚明?


有些人天生會説話,那是他的強項;今天你想用自己的弱項去跟人家的強項衝撞,是不是有點像拿自己的頭殼去撞牆壁?


我給他的建議是這句話:


抓對你最能發揮的題目、針對你清楚的市場,訓練出你潛在內心的獨特七呎球員!

 

 

另外,中美博弈加劇,從中興、華為到最近對字節跳動和微信的狙擊,川普很可能採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提振自己的選情,而這些手段有可能對中美關係、中國的產業鏈和公司造成較大影響,「內循環」也是為今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內循環」不是簡單的為了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一步,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驅動,從過往世界工廠轉變為消費大國、科技強國。

 

三、「內循環」要怎麼去搞?消費盡可能留著國內

 

首先,消費要儘量在國內花。可以看到的是,過去幾年中國市場並不能滿足高端消費人群的消費需求,海外各大奢侈品門店、旅遊景點到處都是排著隊的中國人。

 

中國開始出台政策推動免稅消費,通過降低進口稅率、發放免稅店牌照、提升免稅額度來留住更多的消費在國內。這一政策已經初見成效,今年7月份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金額22.19億元人民幣(以下幣別同)、購物旅客28.1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34%和42%。

 

可以預見的是,鼓勵免稅消費,拉動境外消費回流是政府促消費的主要抓手,而新技術培養起來的數字消費也將會在居民消費中的份額越來越重。比如說直播電商的消費場景將會越來越常見,5G手機、VR/AR(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電動汽車等新事物會拉動大家新的消費需求,值得投資者的關注。

 

四、國產替代加速進行,不再受制於人

 

其次是「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晶片及基礎軟體)要進行國產替代。最近TikTok、微信在美國市場被打壓,之前是制裁華為、中興,然後是晶片禁令,接著從晶片等硬體領域向軟體領域(如MATLAB、TikTok禁用)擴大,從科研領域到商業領域擴大。

 

儘管中國已有很多完善的科技體系,但在某些核心領域仍有較大短板,諸多領域受制於人,比如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作業系統、軟體應用等等。如果在這些關鍵領域不能做到自主可控,那麼在衝突加劇的情況下會極大影響中國產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所以,在硬體和軟體兩大領域必須儘快做到自主可控,近期中國政府也出台了對晶片和軟體的財稅優惠政策,對兩大領域做了重點支持,半導體、國產軟體必然是中國A股市場上值得長期投資的方向。

 

五、高科技公司將因資本市場扶持而壯大,投資首選龍頭券商

 

從去年的科創板開市,到今年的註冊制改革、新三板改革,為的就是從資本層面對中國成長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直接融資管道。

 

如果科技創新是0到1的過程,那麼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化產品就是1到100的過程。中國具有大量的人才儲備,從國際高端論文,專利發明的數量來看,中國並不缺0到1的過程,而是缺乏社會資本對基礎技術研究轉化成成果的支援。

 

資本市場落實改革是對實體企業的最大支援,當去年利潤只有十幾億元的中芯國際在A股市場擁有6000億元的市值,當過去三年虧損十幾億元的寒武紀價值近千億元的時候,1到100的過程,即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過程將會大受鼓舞,企業也會有更多的基金投入到進一步的科技和產品開發當中。

 

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資本、品牌和運作實力的龍頭券商是戰略需要,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龍頭券商。

延伸閱讀
「老子什麽都不怕」不是真勇敢,會害怕才是真男人
「老子什麽都不怕」不是真勇敢,會害怕才是真男人

2018-10-04

創投最重要的小事:得到大眾信任,創造價值
創投最重要的小事:得到大眾信任,創造價值

2018-09-28

如果你的願景只是股票上市,就太缺乏格局了!一個創業家的3個忠告
如果你的願景只是股票上市,就太缺乏格局了!一個創業家的3個忠告

2018-09-07

同業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矽谷天使林富元:用有限資源成就無限事業
同業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矽谷天使林富元:用有限資源成就無限事業

2018-08-28

為鼓舞士氣放棄薪資?如何做個能帶動企業成長的領導人
為鼓舞士氣放棄薪資?如何做個能帶動企業成長的領導人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