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這是我的電競夢】退役人生像變慢的時鐘 前世界冠軍張博為:沒有遊戲就沒有我

【這是我的電競夢】退役人生像變慢的時鐘 前世界冠軍張博為:沒有遊戲就沒有我

廖元鈴

字媒體

陳弘岱

2018-10-16 15:56

提到「台灣史上最強AD(射手)」封號,前世界冠軍選手張博為笑得靦腆,急忙澄清說「那是以前、以前啦」。童年歲月因為母親的緣故,讓他首度接觸到電玩遊戲,他說:「遊戲裡的世界,時間過得很快。」——確實,時間快到讓他可以忘卻喪母之痛、快到一度記不得奪下冠軍的喜悅滋味。如今卸下選手身分的他,時間忽然少了些動力,頓時慢了下來。退休後,摸索過賽評、戰隊後勤的工作,但他最終選擇當起實況主,因為對他來說,打遊戲仍是最難以忘懷的滋味。

「如果不打電競,我現在應該是在某間公司當上班族吧!」緩緩道出這段話的是6年前首度為台灣奪下《英雄聯盟》世界冠軍賽的明星選手——張博為。時光倒轉至2012年,那是台灣電競飆上最高峰的一年,也是前台北暗殺之星(TPA)明星選手張博為,電競生涯最巔峰的時刻。在眾人不看好的逆勢下,TPA殺出重圍奪下世界冠軍,點燃了台灣年輕學子的電競夢。

 

如果電競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張博為恐怕是活生生的實例,靠著優異打法與屢創佳績的勝戰表現,讓他成為電競產業裡的耀眼之星。「(昔)台灣累積獎金數最高的電競選手」、「前世界冠軍」、「台灣最強AD」,這些光環跟著張博為走過輝煌的電競生涯,但卸下光環的他,仍是那個當初熱愛遊戲的大男孩,而一切的原點則是要從童年的一台電視遊樂器開始說起。

 

走過喪親之痛⋯⋯他做自己生命的提燈者 靠電競走出一條路

 

談到接觸遊戲的起源,張博為若有所思地追憶:「一個主機,綠綠的,叫Sega Saturn,是媽媽買的...」像是意識到什麼,張博為一改傻笑表情,突然收斂且謹慎的吐露每句話。他提到從國小三年級開始玩電視遊樂器,起先單純只是喜愛打遊戲的快樂感,直到國中首度接觸到射擊遊戲,因為身邊同學們的讚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遊戲天份。但後來母親和身邊兩個最親的親人相繼辭世,讓他一度悲傷到無法面對現實世界,促使他完全投入在遊戲世界裡,因為在裡頭,時間可以快到讓他忘記喪親之痛。

 

電競為他陰鬱的世界開了一扇窗,再加上天份和努力,讓張博為在LOL美國伺服器爬天梯競賽創下亞軍的優異紀錄,實力和運氣像是水到渠成般,TPA戰隊主動挖掘張博為加入,他一路從「愛打電玩的人」,慢慢走上「職業電競選手」的道路。

 

「沒有人可以為我做決定,我都是自己做決定」,張博為為當初的自己下了註解,但他沒想過,這個決定不僅是為自己提了一盞燈,照亮的不只是自己的生命,更是點亮了許多對電競抱持熱情青年們的道路。

 

▲一提到電競,張博為的眼神像是亮起來般,他建議有志成為電競選手的年輕學子們,都該先該評估自己是否有天分,他認為「天分」和「努力」是成為電競選手缺一不可的重要元素。(攝影/陳弘岱)

 

想念贏戰滋味 退役轉型做實況主溫舊夢

 

站上冠軍頂峰後,隨後等待張博為的是隊伍換血、頻頻在世界大賽鎩羽而歸的挫敗,更是粉絲們排山倒海而來的不諒解與苛責。一度因自認狀況不佳而退役的他,隔年復出籌組業餘戰隊,「再一年」就足以說明他對電競的熱愛與不捨。

 

但時間快到不等人,張博為仍得正式面對退役一事。最終,去(2017)年年底,張博為正式宣布退役、投入J Team戰隊的實況主,換個角度來看,這個選擇可說是替他的職業生涯畫下了另類的「未完待續」。

 

「講解比賽,就覺得不如自己下去打」的心情,讓他不願擔任賽評,退役後轉成實況主的生活,讓他的人生步調變得有些緩慢。不像當初天天至少14小時以上的團練壓力,張博為笑著說,變得自由很多,開台的時間能彈性調整,還可以看心情來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遊戲,更是讓他能延續打遊戲的熱情。但被問及到當初有沒有考慮其他工作?張博為想了一想,肯定的說:「我覺得我在電競圈,我一定會有事情做。」

 

現在的張博為,偶爾回 J Team 經驗傳承,儘管不是義務,但當後輩有所需要時,他就會回來幫選手找出盲點。就算是退役,張博為表示不排斥未來在電競圈任何可能發展性,「如果沒有LOL,就沒有現在的我」— 張博為仍像是當初對遊戲抱持著熱情的大孩子般,誠實地向世人、也向自己肯定地說著。

 

▲首度出面談自己的退役生活,張博為仍時不時表達出喜愛當初打電競時的刺激與快樂。(攝影/陳弘岱)

 

論調》外資罕見一致悲觀

GDP成長預測  落在近70年低位

 

攤開各家外資近期陸續發布的展望報告,有別於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來年表現有不同看法,在談及韓國時,多家外資卻是罕見地一致:一致的悲觀。

 

以瑞銀為例,對韓國的GDP成長預測,二五年僅有一.九%,二六年更下探一.三%,不僅遠遠不及台灣同期間的三.二%及二.四%,更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的末段班。除了瑞銀,高盛、大摩、野村等外資,乃至韓國央行,對韓國明年GDP的成長預測,也大多落在一.七%到一.九%之間的近七十年罕見低位。

 

「顯然,我們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成鎮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語帶感嘆。

 

外資普遍看衰,韓國經濟減速 ——韓國2025年GDP成長率預測

 

現實》不利因素層層疊加

川普2.0衝擊半導體   出口被中國超車

 

偏向悲觀的展望,背後實為諸多不利因素「層層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川普二.○」關稅的可能衝擊。不少外資與韓國國內專家認為,韓國出口中,有約四分之一由半導體貢獻,其中多數是先出口到中國經過加工後,再轉出口至其他國家的「中間財」。未來,一旦這些從中國轉出口的半導體,進一步受到美國關稅的打壓,導致衰退,韓國的出口勢必難以倖免。

 

除了半導體產業,摩根士丹利觀察,韓國汽車業也有壓力,由於川普上任前,屢屢提到要用關稅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這也代表韓國出口主力之一的汽車業,預料將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瑞銀就指出,與台灣等亞洲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出口相當倚賴汽車、石化等受全球景氣高度影響的「週期性」產品,受到的衝擊自然也因此大得多。

 

另一方面,關稅之外,不少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恐也將重傷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元氣。

 

例如,十二月初,美國商務部推出了新一輪對中貿易禁令,禁令除了將中國北方華創等一四○家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外,還新增對HBM(高寬頻記憶體)的出口管制。偏偏,在全球HBM銷售中,對中國市場仰賴最深的,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中國銷售占比約兩成)。「三星可能因為美國的管制,而失去主要的銷售來源。」韓國權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評論道。

 

值得留意的是,禁令雖列入多家中企,卻未列入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廠長鑫存儲。對此,韓國業內人士解讀,這顯示美國希望在記憶體供應鏈上,盡可能做到多元分散,避免過度倚賴三星與SK海力士等韓國大廠。而在美國老大哥的「刻意制衡」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恐因此被削弱。

 

一邊有美國「川普變數」的衝擊,另一邊,則是一個更為「確定」的血淋淋現實:中國產業的全面崛起。

 

根據韓國發行量第一的《朝鮮日報》引述韓國官方的數據顯示,韓國和中國近十年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八大主力產業中,除了石化業之外,在半導體、顯示器、蓄電池、無線通訊設備、船舶、汽車及鋼鐵七個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占率要不是超過了韓國,要不就是早已經拉大了與韓國的差距。

 

例如,在船運業,中國一三年市占率約十八%,二三年已來到二二%;反觀韓國,則從二二.七%衰退至十四.三%。又例如汽車,中國十年間的出口額市占率,從一.四四%增加至四.九三%;相較之下,韓國僅從二.九六%略增至三.○八%。

 

《朝鮮日報》更直率地評論,「鋼鐵和石化,因中國的低價攻勢而陷入生存危機,一度在中國市場占據兩位數市場份額的汽車和手機的存在感,也正在變得模糊。」

 

韓國企業為何節節敗退?在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朴相因的眼裡,當中固然有諸多外部因素,如中國政策補貼、地緣政治變化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韓國自己造成的。

 

出口成長放緩、內需也不振⋯ ——各大機構對韓國經濟展望悲觀主要理由

 

根源》產業主力全線潰敗

韓國財閥第三代缺飢餓感  只想守成

 

「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韓國經濟非常有活力⋯⋯,實情,卻非如此。」朴相因在接受本刊訪問時直言。他認為關鍵在於,目前主導韓國經濟的多數財閥,都已經進入創始家族的第三代,「這一代掌門人,缺乏上一輩的那種『飢餓感』、亟欲闖出一番名號的『成長心態』,更多的是只想守成。」

 

心態保守也就算了,朴相因認為,根源性問題還在於,韓國財閥本身也忘了該增強競爭力,「不僅扼殺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本身又極易受到挑戰。」

 

談及韓國財閥的「全線潰敗」,姜成鎮亦憂慮地表示,這也代表韓國的這波經濟衰退,很可能不同於以往,「它不是週期性的衰退,而是結構性的。」此外,他補充,這也表示,在面對中國的強勢競爭下,韓國傳統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政策,恐怕是行不通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引擎。」姜成鎮說。

 

偏偏,多重困境下的韓國,如今又面臨政局的紛擾。

 

「對一個信用評級AA的主權國家來說,頒布(這般無預警的)戒嚴令,明顯讓人措手不及,」國際指標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近日評論表示,「市場情緒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不過,儘管外部挑戰重重,一位熟稔韓國的金融專家指出,好消息是,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內需將有望受惠於央行降息和通膨緩解,在來年的第一季觸底後,逐步實現「循環性復甦」。

 

至於何時整體經濟能回到正軌?套前述標普的話,一切,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宏碁、微星軟硬整合 打造台灣電競產業主場優勢
宏碁、微星軟硬整合 打造台灣電競產業主場優勢

2018-10-09

不畏全球手機需求轉疲弱 華碩搶推「電競手機」要如何奇襲市場?
不畏全球手機需求轉疲弱 華碩搶推「電競手機」要如何奇襲市場?

2018-08-27

27歲世界電競冠軍: 「懦弱的選擇,比輸還可怕!」
27歲世界電競冠軍: 「懦弱的選擇,比輸還可怕!」

2018-02-01

前冠軍戰隊選手:卸下光環後的考驗更大
前冠軍戰隊選手:卸下光環後的考驗更大

2018-01-24

狂潮解析》 產值暴增 3年就翻倍 搶全球450億大餅 台灣電競3大關鍵推手
狂潮解析》 產值暴增 3年就翻倍 搶全球450億大餅 台灣電競3大關鍵推手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