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醫師爭勞權 從不是為自己

醫師爭勞權  從不是為自己

今周刊整理

健康

攝影/劉咸昌

1137期

2018-10-03 11:42

編按:對於醫師究竟應否適用《勞基法》,醫界內部意見呈現高度分歧;而執業年資,恰好是區分贊成與反對陣營之間,最為清晰的一條界線。部分要求合理權益的醫師,認為「醫界大老」難以從第一線從業人員的視角,看待醫療環境問題;許多資深醫師則因為「我們以前都是這麼走過來的」,而無法理解改善醫師勞權的訴求。

為客觀呈現雙方觀點,並試圖尋求共識,《今周刊》特地邀請國際級泌尿科名醫、陽明大學醫學院前院長邱文祥,與新世代意見領袖、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長黃致翰,針對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進行對談。

 

令人驚訝的是,無論年齡或執業經歷都頗有差異的兩人,在對話過程中的共識比歧異還多,兩位醫師皆強調自己從事的職業是以「利他價值」出發、任何舉動都是以對病患的責任為優先考量。他們也一致同意,醫師工作環境有改善空間,只是對於具體保障措施,有不同看法。

 

以下是對談內容摘要:

 

今周刊(以下簡稱今):對於「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兩位的意見如何?

 

邱文祥(以下簡稱邱):我們穿上白袍前都宣誓過,醫師工作具有「利他性」,或許因為這麼高的道德標準,讓我們忘了有些基本權益應該爭取,這是醫學教育疏忽的地方。我們以前當住院醫師,對於個人權益,想都不敢想、講都不敢講;現在講是對的,只是討論這件事不是為了對抗,而是要創造出醫界、病患、社會三方多贏的結果。

 

我同意住院醫師要受《勞基法》保護,因為住院醫師還是受訓者身分,接受主治醫師指揮。但我要提醒的是,《勞基法》的法源是用來規範商業行為,利他主義成分比較小,利我主義比較高。可是醫師這一行不是以利我為優先,醫師對病人是先想要利他,才有了利我,如果要把《勞基法》套到所有醫師身上,與醫學核心價值會有衝突。

 

城投債風險增  但規模有限

 

無論如何,與投資機構高度憂慮的情況相比,三大信評公司的「投資等級」評等仍是明顯的不同調,至於原因,信評公司自然也有合理的說法。簡單來說,中國債務暴增的主因是金融海嘯後地方債務脫序飆升,但在信評公司眼裡,地方債務還在可控制的程度。

 

惠譽評級國際公共融資評級高級董事高俊杰,是研究中國地方債的資深分析師。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解釋,中國地方債分為省級政府直接發行的「市政府債」,與省、縣、鄉等政府機構投資設立城投公司發行的「城投債」。

 

地方債既是中國經濟延命的關鍵,也是外界觀察中國政府金融管控能力、經濟是否爆發危機的指標之一。根據惠譽估計,目前地方債總額約三十五兆人民幣,其中的城投債約占七至八兆人民幣。高俊杰表示,市政府債風險極小,由於發行者僅限省級政府,預算寬鬆,「只是政府的錢從左口袋換到右口袋」。

 

城投債算是政府間接發行的債券,從今年開始,城投債頻繁爆發延期兌付、技術性違約等風險。高俊杰坦言,爆發危機的大多是手頭較緊的偏鄉次級政府,「但因為他們層級較低,影響範圍也較小,短期內投資人還不至於需要擔心系統性風險。」

 

資訊不透明  外界難檢驗風險

 

即使如此,高俊杰也承認中國資本市場存在明顯的「資訊不透明」問題,在接受企業邀請評估風險時,「一二○家公司裡,約有二十家礙於政府機構的保密需要,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使我們無法評級。」

 

這個問題隱約點出三大信評公司至今與外界觀感不同調的另一個可能原因,不僅如此,它也鋪陳出另一個陰謀論——對於信評公司尚未示警的現象,部分投資機構開始用某種「陰謀論」解釋原因。

 

原來,對現階段「求資若渴」的中國政府來說,擁有國際信評公司的認證,是中國金融國際化重要的一環。但原先三大信評公司只能以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切入中國市場,直到今年初,中國決定開放信評公司直接投資。據外媒報導,目前三大信評公司都在申請中國執照,其中標準普爾正在為中國量身打造一套專屬的信評方法。這作法立即在國際投資機構間惹議。

 

事實上,標準普爾在全球新興國家「量身打造」評等方式並非特例,但在其他新興國家,標普的作法通常是在評等分數之前加上一個「附加備註」,讓投資者理解「這個AAA不代表是真的AAA」。

 

例如在台灣,會以「twAAA」評分,而這代表的是全球量表中的「A+」。但這一回,標普已表示不會對中國的評分特別加註,「這就像是全班每個學生都得A,但根本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優秀。」紐約梅隆銀行分析師對此批評。

 

標普的作法引發另一個憂慮,也就是正在中國申請執照的信評公司,可能真的需要一些「符合民族主義」的評等方式。之前,中國最大的本土信評機構大公國際,在今年初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並對未來一至二年的評級展望「負面」,反觀大公國際將中國主權信用列為「AA+」,從中不難看出民族主義的鑿痕。

 

信評產業對於促進資本體系的透明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前,信評公司對問題證券與金融機構維持高評等,被認為與「信評公司為了維持客戶關係」有關。這一回,信評公司與外界不同調,有著基於理性的合理分析,卻也引發「老毛病沒改」的陰謀論質疑。無論如何,國際投資機構對信評公司評等中國的結果,或許不會百分百的買單了。

 

中國城投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別讓醫師過勞  四藥方有解
別讓醫師過勞 四藥方有解

2018-10-03

陳定信:我的底線是 醫師專業不該被「職業化」
陳定信:我的底線是 醫師專業不該被「職業化」

2018-10-03

失效的誓詞
失效的誓詞

2018-10-03

當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當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2018-10-03

台灣醫療新危機如何解 誰來救命?
台灣醫療新危機如何解 誰來救命?

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