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際化,是少子化加上高中生出走雙重趨勢下,不能不面對的議題。台灣清大、成大、銘傳大學分別在吸引國際人才上,走出各自的特色道路。
邁向秋天開學季,台灣各大學校長心中也許有點涼意。近年高中生畢業出走潮不斷,各界擔憂本國高教人才競爭力,從數據來看,根據教育部二○一七年統計,台灣約有十一萬境外學生,占在學學生總數近一○%,但相對流失的也不在少數。以菲律賓為例,去年來台學生八五六人,台灣學生赴當地全英文環境求學的卻有一萬名。此現象有如一記警鐘,讓各大學加速營造國際化環境,留住競爭力。
成大》校園硬體全雙語 推廣國際壯遊進行研究計畫
「我們要打造『多元文化國際無邊界校園』,透過環境的營造,讓國際生不覺受阻礙、本地生習慣多元語言、文化。」成功大學國際長、護理學系教授陳靜敏表示,成大在校園中,透過全面雙語的硬體設施,加上全英文通識、專業課程,打造國際生友善學習環境,光是國際生社團,就超過二十個。三年多前,成大國際事務處成立由國際生、台籍生組成的專案小組、一學期舉辦二至三次「全球移動力論壇」,多用英文分享跨文化主題,以期增加學生國際視野。
「和一般演講最不同的地方是,我們希望外籍生和本地生都來,所以要考慮主題、文案可以囊括兩者。」專案小組成員、成大化工系大四生陳羿綸說。初期形式較傳統,以海外志工、留學的講座為主,後來開始思考更多可能性。
例如「吃故事聊國家」,找來一位香港出生、紐西蘭長大的教授,以及布吉納法索、外蒙古學生,現場提供異國點心、酒水,講者分享後,分小組進行遊戲、討論;也有融合辦桌文化和異國料理的「東南亞大辦桌」,「我們在空地擺了十張圓桌,找五個國家的學生各出一道零食、一種飲料、一道宴客菜,吃東西的同時,分享每道菜背後的故事、用意、場合,融入東南亞的生活。」陳羿綸說,上述兩場都有超過一百多位學生踴躍參與,相當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