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後,大量洋垃圾轉而流入台灣,科技島將變垃圾島?政府要全面禁止,或是對進口嚴加治理,深入走訪工廠、貿易商找解答。
去年七月,中國宣布「洋垃圾禁令」後,如今已引發一場全球垃圾危機,大批洋垃圾無處可去,紛紛轉而流竄至東南亞等國家,更令人訝異的是「台灣」也成為洋垃圾的處理國之一。
從環保署統計數據可發現,自中國去年七月的「洋垃圾禁令」後,台灣進口廢塑膠、廢紙量開始成長,今年一月至七月廢塑膠進口量為二十四.四萬公噸,廢紙進口約七十六.六萬公噸,合計高達一○一萬公噸,是去年同期的一.五倍。
過去台灣以身為「科技島」自豪,如今卻成了其他國家的垃圾處理場。循環經濟專家、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詹穎雯感慨:「民眾被『垃圾』這兩個字誤導。如果廢塑膠、廢紙是台灣所需要的物資,那就不是垃圾,而是一種產業用料,透過技術變成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這就是『循環經濟的本質』。」
確實,地球資源有耗盡的一天,世界各國都在倡導「循環經濟」概念,廢棄物經過再利用技術後,又循環成為一項新商品。兩年前,美媒《華爾街日報》還撰文稱讚「台灣是全球垃圾處理天才」,顯示台灣在「循環經濟」上的優勢地位。
儘管循環經濟是台灣重要產業,但令人疑惑的關鍵點是:台灣進口洋垃圾真的都是產業用料嗎?中國以「環境汙染」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而台灣憑什麼認為環境代價不大,廣開進口大門?
直擊買家1》再生塑料宏恩塑膠 業界吹綠色素材風潮 國內原料不夠
九月六日,記者來到工廠林立的彰化縣芳苑鄉,隱身在芳苑工業區的台灣再生塑膠工廠「宏聚塑膠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已成立三十八年。執行長洪哲耀說:「現在很多企業標榜使用環保素材,因此再生塑料需求量很大,Nike鞋廠、IKEA家具都來台灣尋找原料。」他透露,該公司所屬的宏恩集團一年處理塑膠量高達六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