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面對未來極端成常態 我們準備好了嗎?

面對未來極端成常態 我們準備好了嗎?

Rowting Huang

政治社會

達志

2018-08-29 17:20

臺灣風大雨大,我來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你家會淹水嗎? 「烏鴉嘴」的重要性


我過去講了好幾場氣候變遷調適的演講,我很喜歡以漢堡發行的淹水示意圖舉例。是每一年漢堡市與邦政府會針對漢堡高淹水風險區,居民會在信箱找到一份很詳細的淹水示意圖,可以在這張地圖裡面找到你家是否在高風險區。

 

我在德國講了兩場,在臺灣講了兩場,兩邊的反應非常不一樣。我在德國講的時候,參與者都會好奇且積極的想找出自己家在哪裡,若得到這些資訊,他們非常的感激,並且會自己著手去研究自己可以做的措施。但是當我在臺灣分享這些案例時,臺灣人的反應統一是: 這個資訊一揭露,會引發民怨!


「這這這這…….這一公布,會引起民怨,下次選舉就沒有人敢投這首長。」


「我們之前的經驗是民眾會直接拍桌和翻桌,說你就是不讓我們在地發展就對了!」


「什麼? 我的房子在高風險區、你這樣講會害我房價下跌! 你不能公布這種東西!」

 

「你們這個準確度多高? 你敢賠我的損失? 等你百分之百確定再來跟我說!」


這就是現實世界的臺灣。


整個國家,從總統到地方首長,從公家機關到民間,通通怕民怨。


身為民眾的我們,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什麼? 要轉換思維,與其指著官員的鼻子大罵;我們應該學會反過來: 去詢問、去索取、去鼓勵公部門和私部門整合資訊,大家一起當「烏鴉嘴」說來聽聽: 如果在多少時間內降雨多少釐米,我家會開始淹水。根據歷年來的資訊(氣候、氣象、地理、人文脆弱度、建築等等),我住的地方面臨的風險有多高 (淹水、旱災、熱浪等等)。臺灣已經有累積一些這些資訊,其實有一群人默默做了很久,給他們鼓勵鼓勵。臺灣的災害潛勢地圖,妳/你看了嗎? https://dmap.ncdr.nat.gov.tw/
 

得到這些資訊後,對已經蓋好的建築物來說,我們還能做什麼? 可以辦個社區大會,大家集思廣益,外加請一些有實務經驗的居民與在地團體,及能解釋數據資料的專業人士(相關機關與研究人員),大家一起來討論看看,針對我住的地方,我要怎麼正確的理解這些風險? 針對風險,我能做那些措施? 有什麼我們現在就可以做的? 例如,我們這個社區或家家戶戶該花錢蓋水閘門嗎? 要怎麼計算成本與效益? 我們要不要針對幾個措施,優先實施,之後再逐年陸續做,以降低這些風險? 我家有老人,也有小孩,應該要優先考慮減少他們的風險齁!


對於剛買地、未來有機會自己蓋房子的人,這是個很重要的機會,我的房子要怎麼蓋,才可以因應未來的海平面上升? 未來極端氣候帶來大量降雨可能造成的水災? 房子要怎麼蓋才不會怕熱又耗電(未來要是夏季天天破38度,總不能每天開冷氣,電費單雙倍付吧?) 當風險太大時,是否能接受不要蓋的可能性。


與其關注總統和官員探視災情的姿勢和表情,把這股氣轉換成把國家推向更能夠因應未來各種衝擊吧! 從自己做起! 勇敢鼓勵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從大到小,鼓勵公開討論這些資訊,自己敞開心胸勇敢面對壞的情境,用臺灣人那股越挫越勇及充滿創意的精神,一起去思考與實踐所有讓自己家園更好的可能。

 

海景第一排是要付出代價的,問題是: 代價誰付?

 

去年我參加UNISDR 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在日本東京的會議,我在的工作小組,和世界各地的人討論未來減災應該著重的重點,要提給UNISDR大會當作建議。各個國家報告,都在講他們身為政府,為了減災做多少努力,但是無論是經費和人力,都已經到不能負荷的地步了等等等等。我就直接提出說: 國家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民眾的責任呢? 民眾有做到他們該做到的嗎? 私人企業、私部門他們有盡到他們該盡的責任嗎? 為什麼不能公佈高風險地區,堅持要住那的個人與企業,必需自己擔負私人保險負責他們的災害損失,把個人能盡的責任,回歸到他們身上?


日本很戰戰兢兢的回答: 妳看看東京,有多少人居住在高風險的地帶,我們就是地不夠啊! 所以只能繼續在高風險地帶蓋公寓大樓、住商大樓。


我回答: 沒錯,如果是沒得選擇的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戶的那群,政府的確要有政策降低他們風險。那麼那些主動選擇住海景/河景第一排的有錢人,或者選擇在高風險地帶投資的廠商呢?


這時候工作小組主席說: 沒錯,我是瑞士人,我們瑞士人就是這樣,有錢人很喜歡買在山上的豪宅,結果發生災害就叫政府來賠償,我強烈建議這種個人的責任應該要列在未來減災重要策略(排除脆弱度高者),要提供資訊,讓個人和私部門開始學會如何擔當他們該擔當的責任。


我的心裡OS: 原來瑞士人和臺灣人思維是一樣的啊。平常住在山景、河景、海景第一排住得很爽,發生災害還是叫國賠啊。

 

寧可在院子空地鋪水泥也不留綠地,空地寧可蓋停車場也不種樹的我們,是否也要反省?

 

國軍救災是解答?


我今年因出差有機會拜訪德國聯邦政府公民保護及災害救助署,他們的層級是「聯邦」,就是國家層級的意思,其中有一個問題問到他們副署長: 所以各個邦、城市或地方災難,你們會投入救災嗎?


副署長回答: 如果他們邦尋求支援,就會,之後他們會收到一張帳單,要付錢。


要付錢~


要付錢~


要付錢~

 

這幾個字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


副署長接著說: 因為每個邦都有自己防災和減災的部屬,再根據邦的部屬看每個城市與每個社區有多少人力,如果他們需要聯邦政府幫忙或調度其他邦的人力,表示他們平常部屬不夠,那他們就要付錢給聯邦或者其他邦請他們支援,這很正常啊。也因為這樣,每個邦都非常努力的做足平時防災工作。


這讓我想起每次風災水災都要國軍出來救災的臺灣,救完災後,就要國軍做功德。


若真的要拿國家的資源出來救災,那每個受到援助的地方政府和社區,請至少按照救災的成本照實使用者付費吧? (消費者就可以開始思考保險的意義)
把成本很誠實的攤出來,仔細去看哪些經費錢要花在有效益的政策。(我其實不認同政府在風災後去補助每家戶/車的損失,應該把這些錢集中拿來做調適,不一定要大案子,根據需求,由公部門和居民合作做在地調適也可以。)

 

不要只注意單一事件


我在做氣候變遷調適的工作,但是這一年在不同的會議與場合,跟做減災與防災的專業人員開始出現同個場合,因為國際的科研計畫要我們這兩邊的人合作,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之間其實是有聯結的,而氣候風險是有連鎖效應的(cascading effects)。例如,地球暖化下造成某一年某一季的極端氣候,如: 短時間大量降雨降在山區,剛好某塊山地水土保持不良、因而造成土石流,剛好上面有個村落、因為土石流造成滅村而造成人員傷亡與損失等等。所以,因為氣候的風險這樣層層累進,有可能進而造成大量的損失甚至人員傷亡。所以我們開始對話,發現我們都同樣遇到幾個問題 (不只臺灣、世界各地都一樣):


1. 無論是民眾還是媒體,大家只專注單一的極端事件,卻忘記或完全忽略這些極端事件與氣候變遷的連結。如果可以注意到減緩氣候變遷(開始節能減碳)、以及做氣候調適(不知道什麼是調適趕快google),其實是可以降低極端氣候的衝擊和減少風險(當然有個最壞的可能性是: 有可能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能減少大部分的損失,但是還是有些殘留損失我們得承擔(residual damages)。但是還是要做啊!! 不做更慘,損失更多!)


所以不要水退了之後就忘記了你每天的碳排都會影響氣候啊! (明天起騎腳踏車上班!)

 

2. 如何在不確定性做決定


我們做氣候變遷的人要和做氣象以及做減災與防災的人合作,最常被問的就是: 妳這個確定性有多高?


但是!我們人本來就是可以在不確定性中做決定的動物啊!! 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啊!!

 

重點不是確不確定,重點是你有沒有未來情境這個思維。


未來的情境,無論最好或最壞,大致已經成為定局。就像地球升溫2度已成定局,我們知道升溫2度C會帶來什麼衝擊嗎?要是升溫到4度或6度呢?)


所以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我們該怎麼根據最樂觀和最悲觀的情境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提早做好準備,不只是可以減少損失,有時候還可以省錢,甚至搶得先機,創造就業與賺錢機會喔!! (這就是我研究的題目啦。先把我上面講的做好,如何創造機會(exploiting opportunities)我下次再講。)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做人要有被討厭但是做對事的勇氣,我不希望臺灣變成一個從上到下都要討人喜歡,超級害怕民怨的氛圍。反之,自己也不要變成只會怪罪政府的民眾,學會擔當自己的責任,推行開放根據科學數據算來的資訊,共同與專業人士實行氣候調適,把風險降到最低。做好準備,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篤定不會發生。最重要的是要覺悟: 不做好節能減碳等減緩措施是沒辦法根治問題的。

 

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


我很喜歡UNISDR 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提倡的「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我們無法百分之百防止災害發生,但是我們能做的,至少可以在災害發生之後,重建的時候,重建的比以前更堅固、更耐災害、更安全與更好等等,至少讓下一代處於更安全的環境。把每一次災害或風險發生的機會,變成是一種契機,變成是一種可以改造成為更好的機會。

 

在這裡給與在各個災防相關機關工作的同仁至上最大敬意。希望有一天臺灣,每次極端氣候發生時,所有人都能睡得安穩,因為每一位居民平時都已經把工作做足,這樣就沒有人需要去輪班或救災了。

 

面對地球升溫2度C帶來的衝擊,我們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陳亭妃質疑網路淹水照片造假 爆料公社:大人我冤啊
陳亭妃質疑網路淹水照片造假 爆料公社:大人我冤啊

2018-08-29

大雨也不怕!高雄仁武「防淹神器」曝光
大雨也不怕!高雄仁武「防淹神器」曝光

2018-08-28

還在淹!南台灣淹水難退 水利署分析三大原因
還在淹!南台灣淹水難退 水利署分析三大原因

2018-08-27

拼命賺錢卻無法財富自由?棄千萬年薪回台當家庭主夫、台積電前財務主管: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不要仇富」
拼命賺錢卻無法財富自由?棄千萬年薪回台當家庭主夫、台積電前財務主管: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不要仇富」

2024-05-14

以前有錢人買豪宅「能貸盡量貸」,為何現在付幾億現金「一毛不給銀行賺」?揭財富快速倍增的秘密
以前有錢人買豪宅「能貸盡量貸」,為何現在付幾億現金「一毛不給銀行賺」?揭財富快速倍增的秘密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