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8月21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率領的談判團隊,正準備前往華府,與美方代表進行最新一輪貿易磋商;同一天晚間,美國總統川普則飛到了西維吉尼亞州,為共和黨期中選舉造勢。
2016年總統大選,川普在飽受失業與貧窮問題所苦的西維吉尼亞,囊括了將近7成選票;近兩年後,他再次回到這個礦業州,依舊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貿易戰表皮下王者之爭
川普心思昭然若揭
在川普一個多小時的演說裡,中美貿易紛爭只占了極小部分;但自詡「說到做到」的他,只用幾句話,就明確宣示了立場:「我剛當選的時候,美國正朝著一個方向前進,那就是容許中國在極短時間內,變得比我們更強大。但現在,這件事再也不可能發生了。我不會讓它發生。」
這場晚會過後兩天,注定徒勞無功的中美貿易談判,一如預期地以「未見具體磋商結果」告終。美國政府第二波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的25%關稅,如期在8月23日生效,後續還有2千億美元的關稅制裁清單,正等候國會審議評論。已持續了半年的中美對峙,暫時看不見降溫可能。
當2018年3月,川普宣布對進入美國的鋼、鋁製品加徵關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川普確實有充分的動機。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美國貨品貿易逆差,達到歷史新高的8100億美元,而中國就「貢獻」了其中的3752億美元。再加上川普自參選總統以來,就不斷指控中國操控匯率、「竊取」美國人工作與智慧財產權,揚言對「中國製造」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對中國開刀,符合 「說到做到」的形象。
美國出手後,中方立刻強硬反擊,對等值商品進行關稅制裁。但另一方面,中國高層也同時釋放善意,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宣示將實施放寬外資准入市場限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四大開放舉措」;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5月赴美談判時,也承諾藉由加購農產品與能源產品,實質減少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
七傷拳損人不利己
美國智庫納悶「誰是贏家」
報復性貿易制裁,無疑是記損人不利己的七傷拳;但問題是,一向擅長交易的川普,使出如此激烈手段,究竟是想「交換」什麼好處?這一點,連美國智庫都摸不著頭腦。
但川普在造勢晚會上的發言,破除了一切未解的謎團。無論美方在談判桌上提出的條件是什麼,目的都只有一個:「不能讓中國變得比美國強大」。
「過去一段時間的美國,因為反恐戰爭,錯過及早因應中國崛起的時機,如今卻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因為如果再給中國10年或15年,美國想維持全球主宰地位,恐怕會變得非常困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中國若按計畫發展,確實可能挑戰美國霸權,川普這時候出手的用意,除了表面上的化解經貿逆差與維持科技領先,更包含了對美國國際領導角色的焦慮。
「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是美國不再對中國抱持期待的導火線。」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顏建發分析,習近平上台後的外交戰略,確實比過去幾任領導人更為積極,除了強化在南海與太平洋的影響力,也想透過「一帶一路」戰略突破美國島鏈封鎖,但這一切對西方世界的震撼,都比不上習近平延任,「任期限制是西方民主的核心價值,修憲案通過以後,再也沒有人主張中國能成為民主國家。」
中國破壞秩序矮化台灣
白宮批「歐威爾式胡言亂語」
今年4月,中國民航局致函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這些私人企業將訂位網站上的台灣,與中國、香港、澳門列入同一欄位;地圖上的中國與台灣,也須以同樣顏色呈現,因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對此,白宮發言人發表聲明,批評中國要求航空公司改變稱謂是「歐威爾式胡言亂語」(Orwellian nonsense),凸顯中國共產黨不斷將自身政治觀點,強加於美國公民及私人企業上的趨勢。
正因為中國不再壓抑重塑國際秩序的野心,讓川普以「對抗中國」取代「提攜中國」的新路線,不再只是自己喊得爽快,如今甚至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美國共識」。就連一向站在川普對立面的民主黨人,支持制裁中國的,也不在少數。
川普強硬反讓民調走高
更有本錢對中國開火
事實上,自從3月對中國「宣戰」後,川普的民意支持度不減反升。據有線電視聯播網(CNN)民調,川普在2月底的施政滿意度是39%,8月上旬為44%;同一時間的蓋洛普民調,川普滿意度也從39%上升至42%。
讓川普民調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強健的經濟表現。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高達4.1%,連帶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8月底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但數字會說話,隨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股市明顯走弱,加上中興通訊遭美國重罰後瞬間瀕死,以及中美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原本就讓川普手上握有更多開徵關稅籌碼,種種跡象都證明了,「勢均力敵」只是中國不切實際的樂觀想像。
全球政經板塊合縱連橫
將成貿易戰後主秀
「從中國的立場來看,當然是能求和就不要求戰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分析,回到貿易戰之前的狀態,絕對最符合中國利益,但從川普得理不饒人、中國也無法輕易退讓的態勢下,雙方戰線極可能不斷延長,各自尋找盟友助陣。於是,除了中美關係的巨大顛覆之外,全球政經板塊的合縱連橫,也有可能成為這場川普貿易戰的後續大秀。
兩強可望「鬥而不破」
一言一行牽動台灣命運
黃介正認為,中美之間的爭議,不會在短期內煙消雲散,因為試圖「制定規範」的兩大強權,都不樂見讓衝突無限上綱或爆發戰爭;另一方面,由於雙方實力都相當雄厚,不至於出現如1990年代蘇聯「解體」的結局,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鬥而不破」格局,是較為合理的推測。
沒人能知道這場戰爭將如何演變,但幾乎可確定的是,「美國追殺中國」將不僅是現在進行式,恐怕也是一種未來常態。中美關係半世紀以來的最大轉變正在發生,而當山姆大叔對中國的基本路線從「提攜」改為「對抗」,你我熟悉的中國成長故事、全球經貿秩序、國際政治格局,都有重新改寫的可能。
當然,這兩大強權的一舉一動,也將牽動著身處第一線的台灣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