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熱議AI人工智慧將如何顛覆人類生活時,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可能因為苦無資源而如坐針氈,為了讓台灣中小企業能搶得先機,工研院今(22)日宣布啟動「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協助產業發展AI應用,而對一般民眾來說,從搭計程車到看醫生,體驗都可能因為AI介入而大不同。
工研院的「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集結議題庫、資料庫與人才庫,跟美國的KAGGLE與中國大陸的阿里天池概念相似,但海外平台主要以競賽為導向,而國內平台則首重產業效益,希望能有效媒合廠商、解決方案與人才,並實際協助企業AI應用遍地開花。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研究預測,到2020年為止,全球人工智慧應用主要成長力道將來自製造業、零售業、金融投資業、醫療業等。針對這些領域,工研院已經找來包括:台北醫學大學、台灣大車隊、中石化、華碩等知名企業加入平台,但工研院的最終目標還是瞄準中小企業。
工研院協理余孝先指出:「台灣中小企業佔比大約有超過98%,而那些在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如果想要導入AI,通然都是自己聘人、在內部做,因此我們要聚焦的是協助中小企業,特別像是:製造業、服務業(電商、銀行理財、徵信),或是醫療產業。」
余孝先分析,導入AI能發揮最大效益者就是擁有大量資料的產業,因此工研院未來將優先幫助手中擁有完整資料的廠商。
但究竟導入AI能帶來怎樣的效果?以台灣大車隊的案例來說,在台北市搭乘計程車,離、尖峰時間消費者行為模式差異最大就屬擁有眾多工作人口的內湖區,透過台灣大車隊提供載客資料,再經AIdea分析,預測在內湖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乘車需求,就可達到增加計程車載客率、降低乘客等車時間的效果,同時能減少道路上計程車空車,進而降低空汙廢氣排放等,一舉數得。
此外,台灣擁有強大的醫學能量與優質的全民健保資料,余孝先以「寶庫」來形容全民健保資料庫。
余孝先也進一步說明,許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眼部病變的副作用,因此醫生都會要求病人定期檢查眼睛,「但因為看眼科排隊要排很久,所以絕大多數患者都沒有去檢查。未來我們希望能在分析數據後,研發出一套可自動判讀眼睛有沒有病變的設備,在眼鏡行、小診所、戶政事務所都擺一台,民眾只要掃一下就知道自己的眼睛是否可能有病變,早點發現就能早點去看醫生。」
產業導入AI除了能增加生產效率,讓民眾獲得更好的服務,也能帶來投資機會,根據Bloomberg統計,全球AI機器人產業在未來3年的整體獲利仍持續向上,年平均成長15~20%。
其中一塊消費者最常接觸到的就是智能家電,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分析,觀察近5年,智能家電款式種類每年都呈現倍數增長,顯示由AI人工智慧驅動的新商機已進入高速成長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
陳世杰指出,AI應用在未來10年可望普及化,同時,將刺激更多上游自動化設備、關鍵零組件與軟體,以及系統平台的需求,創造中長期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