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港都」之稱的高雄曾是台灣第二大城,近年來經濟狀況卻大不如前,不但負債累累,不少居民也紛紛選擇到外縣市就業。自縣市合併後,近8年來人口僅增加73人,成長幅度緩慢,創下縣市合併後新低,但為何會出現此慘況?關鍵可能就在於「薪資」。
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截至今年7月底,新北市人口398萬8906人為最多,其次為台中市279萬6081人,高雄則位居第三,總計為277萬3506人。不過,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發現2010年(民國99年)縣市合併後,2011年起人口一直維持在277萬多人,2011年1月人口數為277萬3433人,2018年(107年)7月人口數為277萬3506人。
近8年期間,高雄人口數並未出現大幅度變動,僅增加73人,過程中人口數一度穩定增加,但自去年(2017年)12月至今年7月,人口數持續減少。進一步分析發現,高雄市各行政區中,人口數呈正成長的區域,多為鳳山、仁武、大寮、楠梓等市郊地區,反觀過往較為繁榮的鹽埕、苓雅、前鎮等區域,因商圈轉移、重劃區建置多寡等因素,導致人口外移。
面對人口增長緩慢、外移,不少網友都點出「薪資」與就業環境可能是最大主因,透露高雄加工區薪資22K「人人搶著做」,且許多工作即使工作內容相同,但在高雄薪水就會少1萬塊以上,低薪、工時長、就業環境差等種種因素,讓年輕人被迫北上工作,顯見整個城市競爭力不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