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連台積電也認賠 太陽能產業困境全解讀

連台積電也認賠  太陽能產業困境全解讀
台灣太陽能大廠茂迪近來負面消息不斷,反映了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困境。

吳靜芳

科技

攝影/陳永錚

1130期

2018-08-16 14:35

茂迪第二季每股虧三.八五元,董事長張秉衡於日前請辭,兩大股東也認賠。
昔日的「太陽能資優生」能否殺出紅海? 將牽動台灣太陽能產業的走向。

八月七日,太陽能電池大廠茂迪舉行董事會後,董事長張秉衡投下震撼彈:請辭董座!董事長一職,將由茂迪創辦人之一及榮譽董事長曾永輝接任。

 

張秉衡原是台積電資材暨風險管理副總經理,台積電於二○○九年以每股八十二.七元(總共六十二億元)參與茂迪增資,以二成持股入主茂迪時,張秉衡也成為台積電轉投資太陽能人事布局的黑馬,任職總經理,並於一六年六月當選董事長。如今他掛冠求去,也代表日後台積電與茂迪的關係,將會進到下階段。

 

張秉衡

張秉衡原被期待能引進台積電管理風格整頓茂迪,穩定獲利;但事未成,人已掛冠求去。

 

台積電這位富爸爸很早就對茂迪股票有脫手的想法。一二年,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就宣布,台積電持有的茂迪股份將從策略性投資轉為金融性投資,將選擇時機出脫股票。

 

股價四個月腰斬!大股東台積電、聯電賣壓重

 

但台積電遲遲沒有動作,直到今年四月,台積電賣出手中近一萬張茂迪股票,對茂迪的持股比率從二成下降到一成。茂迪另一大股東聯電也認賠殺出,今年六月到七月,陸續賣掉手中約二萬三千多張的持股,認列虧損近五千萬元,拿回三.二四億元現金。

 

茂迪承受連續賣壓及張秉衡辭職影響,股價不斷下探,從四月的高點二十四.七五元,腰斬超過一半,至八月十四日剩下十元左右。相比茂迪十多年前股價飆到九八五元,成為台股股王的盛況,對小股東來說,此情無奈成追憶。

 

張忠謀宣布有意出脫茂迪股票的一二年,也正是有「台灣太陽能教父」之稱、茂迪已故前董事長左元淮口中,太陽能產業史上最嚴重的不景氣。當時他示警,太陽能產業必須找到新的獲利模式與出海口,而非一味拚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大家都把產能利用率充飽,但卻是賣一片、賠一片。」

 

那時,左元淮就強調,在中國產業不理性擴產下,台灣太陽能產業沒有達到規模經濟,根本沒有講價的資格。尤其太陽能電池的技術門檻不高,台灣品質雖比中國優良,但仍抵擋不了削價競爭。他更預言,連茂迪這個名字,都有可能在產業秩序重整的整併潮下消失:「最後,台灣和中國,只會剩下兩、三家太陽能公司。」

 

當年,茂迪虧損創下歷史新高,虧損超過一個股本;而左元淮預言的不景氣,伴隨中國的不理性擴產,果然一路從一二年延燒迄今不歇,重傷台灣太陽能產業。尤其茂迪,除了一三年獲利勉強沒有見紅,從一二年至今,已虧了百來億元,今年第二季的財報,更是創下一二年以來的單季新低,每股虧損達三.八五元。

 

曾經是台灣最大的太陽能廠,茂迪數年來走的辛苦路,恰恰正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縮影。英業達集團旗下太陽能事業英穩達董事長謝瑞海就指出,過去三年,台灣太陽能產業虧損連連,是產能長期發展的隱憂。

 

中國新政砍補貼!衝擊兩岸太陽能產業

 

尤有甚者,這波景氣還沒探底,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又有大地震。六月,中國頒布新規定,刪減太陽能補貼與固定電價(FIT)並限制裝機規模,今年之後地面電站甚至暫停發照,相當於每年十二GW(百萬瓩)的裝機量憑空消失。這紙短短一千多字的公文,被業界稱為「五三一新政」。市場預估,將影響太陽能短期需求大大走衰。

 

通常,全球太陽能產能會比市場需求多出一些,「但今年有三分之一產能沒有出海口。」集邦科技分析師曹君如指出,受「五三一新政」影響,今年供過於求情況嚴重。

 

中國過去以政策領導能源產業,大力以政府力量扶植產業並創造內需市場,形成了優待本土廠商的不公平競爭,讓中國掌握全球逾半的太陽能裝機需求,也把其他國家的太陽能廠商打得直不起身。

 

張秉衡就曾比較,茂迪的台灣廠雖然管理與技術勝出中國廠,但中國廠卻都有獲利,因中國政府大力補助太陽能產業,土地、人力及原料都便宜,產業鏈也比台灣成熟完備,是中國太陽能產業「結構性成本」的優勢。

 

也因為中國的不公平競爭,讓產業秩序晦暗混沌,龍頭的市占始終都在一成左右排徊,並不斷被後浪取代。「五三一新政」意在整頓中國太陽能產業浮濫領取補貼的亂象,但力道極猛,未給予緩衝期,發布當天隨即實施。

 

台廠好不容易依存在中國補貼政策下勉強生存,如今又面臨這一道政策煞車令,讓兩岸的太陽能產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長期雖然能重整產業秩序,但短期將疼痛難當。謝瑞海也預言:「六個月內,兩岸太陽能廠將掀一波關廠潮!」

 

目前雖然還無法清點出傷亡名單,曹君如指出,除了成本控制、產能以及效率較好的公司能夠被列為安全名單,其他公司很可能會被這道政令給刷下。

 

對岸一掌劈來,對台灣產業衝擊有大有小,惟茂迪受創最重。曹君如指出,今年市況相當不利茂迪。台灣太陽能廠面對「五三一新政」,還可以把產能轉移到其他市場,但茂迪對中國市場倚賴深,占四成營收比重;加以採購新設備、導入新技術的速度較慢;又碰上今年單晶矽與多晶矽競爭激烈,單晶市況持續升溫,多晶低迷不振,以多晶為主的茂迪自然因此受創。

 

  • 單晶矽與多晶:均為太陽能板主流材料。單晶矽成本較高,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約20%~25%);多晶矽轉換效率較低,成本比單晶矽低,製程也較簡單。

 

台廠如何殺出紅海?晶圓、電池到模組上下整合

 

「台灣廠商一直以來都走錯路。」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曾分析,台灣廠商過去專注製造太陽能電池,但中國的補貼政策創造市場、扶植產業鏈、擴大出海口,有成熟的內需及完整的供應鏈做後盾;而台灣的電池廠則因內需市場淺碟,必須與中國同業削價競爭,才能搶到供貨給下游模組廠的訂單。未來,台灣廠商必須從晶圓、電池到模組,上下游一條龍整合,才有機會勝出。

 

但做出整併決定,並非這麼容易。去年,新日光、昱晶及昇陽光電宣布合併成立「聯合再生能源」,張秉衡雖然也強調台灣太陽能產業確實需要整合瘦身,面對媒體詢問,卻表明茂迪短期內不會加入合併行列,仍得評估三合一的整併成效,再行考慮。

 

此時,台灣二○二五非核家園當中,裝置容量(一座電廠設計最大發電輸出功率,即發電機組產生電量的能力)規畫最多的太陽能,成了台灣太陽能廠苦盼多年的內需出海口。茂迪與太陽能導電漿大廠碩禾合組模組廠、成立旗下系統開發商茂捷,積極建置太陽能電廠。

 

只是饋線及土地不足,一直是太陽能電廠開發頭疼的問題,包括茂迪、其他轉進太陽能電廠開發的電池廠及模組廠,都無法避免;而且,短期內,這個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解決方向。

 

今年,眾多壞消息中有一絲曙光:太陽能的景氣,也許是真的到底了。曹君如指出,明年太陽能景氣將會轉好,歐洲、中東及北非新增的需求,有機會讓明年的需求比今年多一○%。

 

從高峰到低谷,左元淮在位時創造的茂迪奇蹟已不復見,昔日的太陽能產業資優生未來是否能殺出紅海,也是台灣太陽能產業走向的指標。

 

茂迪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AI人工智慧讓這些工作更燙金!李開復:導遊、老師未來取代性更低
AI人工智慧讓這些工作更燙金!李開復:導遊、老師未來取代性更低

2018-08-14

不在家,依然收的到貨!智慧鎖、送貨到車上,Amazon的創新物流讓你收貨沒煩惱
不在家,依然收的到貨!智慧鎖、送貨到車上,Amazon的創新物流讓你收貨沒煩惱

2018-08-14

iPhone新專利曝光 手機可當護照用
iPhone新專利曝光 手機可當護照用

2018-08-11

馬斯克只負責放話!「低調女總裁」Gwynne 才是 SpaceX 的成功關鍵
馬斯克只負責放話!「低調女總裁」Gwynne 才是 SpaceX 的成功關鍵

2018-08-11

99.9%的人不適合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 專家:花錢買小孩20年終身壽險,不如買他身上
99.9%的人不適合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 專家:花錢買小孩20年終身壽險,不如買他身上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