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我是誰?」每3秒多一人罹病!比癌症更嚴重的「失智黑洞」

「我是誰?」每3秒多一人罹病!比癌症更嚴重的「失智黑洞」

今周刊編輯團隊

焦點新聞

陳弘岱

2018-08-15 11:54

兩名警察荷槍實彈衝進我家大喊:『匪徒在哪?』,父親竟大叫:『警察!救命呀!我兒子要謀財害命!要殺我!』」、「爸爸半夜睡不著,大小便失禁,弄得到處都是……。」

這並非虛構的電影情節,而是曾真實在現實生活中上演,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照顧失智父親的「日常」,也是正走在漫漫照顧長路上,所有失智症家庭的斑斑血淚。從一份國際報告,預示未來殘酷事實。

 

失智海嘯衝擊全球  台灣挑戰更嚴峻

 

2010年,來自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全球失智症報告》,驚動WHO(世界衛生組織)與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中指出,隨全球人口快速老化,失智症患者正以驚人速度增長,對人類影響更甚於瘧疾與戰爭。

 

WHO則在2012年宣告,強調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不過短短3年時間,失智症患者成長增快了,從原本每4秒新增1名患者,增速為每3秒即新增1名病例。

 

據《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新增990萬名病例,速度之快、人數之多,比原先2010年報告的預估數多了3成。目前,WHO最新統計,全球失智症人數已超過5000萬人。

 

失智症患者不只有醫療直接花費,後續的照護成本更可觀。2015年,全球失智症患者的社會經濟成本,就高達8180億美元(約台幣25.35兆元),推估今年照護成本將一舉攀升至1兆美元(約台幣31兆元),2030年後,會增加至2兆美元(約台幣62兆元)。龐大的照護成本,不但會嚴重影響國家財政,甚至衝擊全球社會經濟體系。

 

衛福部調查推估,2017年底,台灣失智症患者已超過27萬人,2031年將增至逾46萬人,2061年則將逾85萬人,相當於未來40年,台灣平均每40分鐘新增1名病患,亦即每天將增加38人罹病。

 

而台灣超過80歲以上的失智症盛行率,推估介於13%至37%,意即,每4位長者就有1人可能罹患失智症。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失智症的照護難度高,病程長達8至10年,也墊高照護成本。

 

根據《失智症亞太地區盛行報告》估計,2015年,台灣失智症醫療與照護成本高達近2100億元台幣,其中,照護成本占比高達94%,約2000億元。推估到了2026年,成本將暴增至3050億元,相當於一半的健保預算規模。

 

原任職財政部高階主管的張中行,因為媽媽失智,50歲就離職回家照顧媽媽。他估算,媽媽光醫療、復健、認知治療、請外勞及居家服務員等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個月約花費10至15萬元,年花費約120萬元至150萬元。對於平均年收入僅110萬元的雙薪家庭而言,無疑是「負擔不起的未來」。

 

失智並非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腦部退化,導致記憶、空間感、方向感、嗅覺、判斷、計算等認知功能出現障礙的症候群,通常好發於65歲之後,隨年齡增加,罹病機率則越高。

 

失智症通常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二大類,而大家較為熟知的阿茲海默症,是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占比高達6成左右。失智症長約10年的病程,可大概區分為初期(輕度)、中期(中度)與晚期(重度)。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Gill Livingston曾發表研究表示,失智症發病前,腦部已慢慢變化,有些潛伏期甚至長達15年。

 

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易被當成老化的正常現象而忽略。

 

破解失智五大迷思   及早治療延緩退化

 

相較於英國與韓國診斷率分別高達67%與60%,台灣診斷率僅3成,顯示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非常薄弱。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歸納整理,國人一般對失智症會有五大迷思,導致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失智症症狀,及早治療就醫。

 

迷思一:失智症是一種記憶力衰退與認知功能正常老化的現象,不需就醫?

 

徐文俊表示,失智症病因複雜,除了腦血管病變,有6成以上是阿茲海默症引起的神經退化疾病。雖目前無藥可治,但早期發現與介入,仍可有效延緩發病或退化。

 

迷思二   失智症患者不管任何時候,記憶、想法與判斷力都是錯亂的?

 

早期失智症患者,雖偶有時空錯亂、短期記憶不見的認知障礙,但大多數功能都跟正常人一樣。

 

迷思三   失智症就是神經病,會攻擊人,最好不要出門,關在家裡?

 

伊佳奇說,失智者的行為症狀,是因為他「生病了」。好比說,他出現幻覺、攻擊行為,是為了自保。關在家裡,沒有活動與社交的刺激,反而加速他的退化。

 

迷思四   吃銀杏、椰子油等健康食品,可以預防失智症?

 

失智症病因很多,光是現在醫學發現的就有1百多種,徐文俊強調,早期確診,找出病因,才能針對症狀提供最好的介入方式,迷信坊間偏方,反而容易延誤病情。

 

迷思五   失智症只有老人才會得,而且無法預防,說來就來?

 

「失智,並非老人的專利。」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近年台灣年輕型患者越來越多,占比近9%,且年輕型患者通常是家裡經濟支柱,衝擊更大。其實,國外已找出10大風險因子,如高血壓、憂鬱、缺乏社交等,改善生活習慣已被證實可有效預防失智。

 

除了個人對失智症要有更正確的認識外,政府在WHO的呼籲下,也在今年中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整合社工、個管師與照護資源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目標是提高診斷率。

 

然而,失智專業醫療與照護人才未能同步培育與銜接,亦造成人力缺口與斷鏈。

 

政府三部曲   築起國家與個人防護網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防治失智症,就像癌症,要從早期篩檢著手,且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應從衛生中心或老人健檢下手,做到全面篩檢,找出高風險族群,才能進一步控制。

 

首部曲 早期篩檢 ,提高診斷率

 

篩檢結果為高風險者,可先到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等失智專科做評估後,再進一步檢查。

 

二部曲 早期介入與控制,延緩老化

 

徐文俊表示,通常早期就介入治療,可延緩病程約5年;反之,若置之不理,或是消極以束縛等方式對待,極可能在1、2年內,就快速退化。

 

三部曲 打造從醫療到社區的友善照護網

 

輕中度失智症還有行動能力,需要較強的生活與社交功能來延緩退化。因此,全球失智照護趨勢,是打造友善環境與社區,讓患者能自在生活在社區裡。

 

雖然去年衛福部開始成立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希望整合醫療、社工、長照等資源與服務,但是僧多粥少,加上專業人力不足等種種困境,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延伸閱讀

專題/失智長褥瘡,家屬好自責…心理師:已經做很多了,就放過自己吧!
專題/失智長褥瘡,家屬好自責…心理師:已經做很多了,就放過自己吧!

2018-08-14

失智也能很快樂!百歲奶奶沒駝背、不用拐杖,80歲還自己出國
失智也能很快樂!百歲奶奶沒駝背、不用拐杖,80歲還自己出國

2018-08-09

才60歲也會失智?出現這些症狀,恐是年輕型失智症
才60歲也會失智?出現這些症狀,恐是年輕型失智症

2018-08-03

結帳、泡咖啡都OK!失智長輩變身超商店員
結帳、泡咖啡都OK!失智長輩變身超商店員

2018-05-18

「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安養院,真的是我最好的選擇
「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安養院,真的是我最好的選擇

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