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是老牌私立中原大學學雜費「凍漲」的時間,「這是高等教育發展最大的挫敗。」曾有二十年校長經歷、現任中原校長張光正感嘆地表示,「站出來,以法律程序表達心聲。」
今年共有十六所大專院校申請學雜費調整,但僅中興大學和文藻外語大學通過,中興大學學費調整幅度約五百元。在年年期待、年年失望下,包含中原大學、實踐大學和世新大學等私校,決定站出來捍衛高教辦學品質,在七月二十三日正式向教育部提出訴願。
簡單來說,私大自救開了第一槍!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表示,教育部雖然每年公告大專院校學雜費調整基準幅度上限,及申請條件指標,但過去多年,基本上採取凍漲政策,每年只有極少數學校獲准,「未獲通過的學校,礙於教育部掌握各年度獎補助款的審核權限,也不便公然抗爭。」
令校長們匪夷所思的是,教育部駁回理由多半僅是:「學校未回應學生疑義、或支用計畫不夠具體等。」但以中原大學為例,申請書多達三百頁,光學生公聽會就開三次,其中每場至少十位學生入席,且每次公聽會都有錄音證明。
「(不調漲)等於卡住我們的喉嚨,也吃不飽。」張光正解釋:「韓國平均學費是我們的四倍、美國平均八倍到三十倍;中原年收入約三十億元,來自學雜費約十七億元;進一步分析,每年每生教育成本約十五.七萬元,每年每生學雜費收入平均約十.二萬元,中間落差約三○%成本,該怎麼補齊?」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認為,「沒道理四年前我們用同樣的規格送審通過調漲,這次卻不過。」他強調教育部違反《行政程序法》中有關「平等性」、「差別待遇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規定,遑論《大學法》第一條強調的大學自主,也包含財務自主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