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遲遲未落幕,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可能,發起貿易戰可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險招,對經濟成長原本就走在趨緩道路上的中國來說,一面向外對戰時,被逼得使出減稅、發債兩招來刺激國內市場需求、穩定經濟。
中國經濟成長率在今年第2季降低到6.7%,也是自2016年以來最低水位,市場預估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將降到6.5%,符合中國政府先前的預期。但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經濟走疲,引發中國研究人員激辯,討論財政政策是否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舒緩貿易戰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這樣的聲音似乎引起中國政府的注意,在昨日中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引述與會人員的說法報導,中國將祭出定向調控以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並保持經濟成長在合理區間,其中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且將強化與金融政策的配合。若以具體的決議來說,就是透過減稅、發債來穩定經濟成長。
在減稅的部分中國宣布,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適用對象將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初步估算全年可減稅約人民幣650億元(約2940億台幣),且將在9月底前完成。
而在發債的部分,儘管中國為解決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情況,在2015年起啟動地方債置換,但現在為避免貿易戰產生的後遺症,中國竟宣布將加快今年人民幣1.35兆元(約6.11兆元台幣)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不過這些債券主要將用在投資基礎建設上。
對此,麥格理證券中國經濟研究負責人Larry Hu在接受彭博(Bloomberg)訪問時表示:「我不覺得中國政府會推出明顯的寬鬆政策,或是出現政策方向大逆轉的情況,這比較像是『微調』。」
不過,不是大家都同意這樣的看法,資產管理規模達605億歐元(約2兆台幣)的凱敏雅克常務董事暨投資審議委員Didier Saint-Georges分析,投資者顯然為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動態而擔憂,大家尤其擔心美國總統川普的保護主義行動是否會導致中國發生經濟危機,或經濟成長急遽放緩,因而導致在過去1個月來,國際投資人不斷拋售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債券和貨幣,而使美元走強。
Didier Saint-Georges進一步指出,這種不確定性會讓消費者和企業對市場失去信心,在未來幾個月内恐造成更嚴重的威脅,而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已經失去動力的景氣擴張可能會急轉直下。
至於中國的兩招出手,對投資人的荷包有什麼影響?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分析,這次中國的減稅、發債其實主要都還是配合中央政策,同時加強市場流動性,不是因為貿易戰,林永祥預估對投資市場為中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