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茳濤的生意細胞萌芽得很早。十一歲時,對集郵非常著迷的他注意到「有的郵票會升值、漲了十幾倍,有的郵票卻沒漲過。」他開始從中分析,認定有價值的郵票就一次買好幾張,之後漲了再陸續賣掉,「當時(生意頭腦)就自然而然地訓練出來了。」孫茳濤笑著說。
但說到真正創業過程,孫茳濤自剖「大概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學時期,他與同學一起寫書,「寫計算機相關的書籍,寫了七十多本。」光靠版權收入就賺進一四○萬元人民幣。
他口中的創業第二階段,是九九年,他與朋友創立易特網聯,做網站開發。沒想到這次創業,把大學時寫書賺的錢都給賠光,一年不到,他就收掉公司。「我們幾個股東,最後只各分到幾台電腦和辦公桌。」

從神州付到Goopal 拚做「區塊鏈領域的高盛」
二○○○年,中國移動推出了一項創業計畫,鼓勵新創公司提出電信服務的新應用,那年孫茳濤發展出「用戶藉由簡訊付費,去購買遊戲點數」的模式,並以此模式成立神州付公司,最顛峰時與一千多家遊戲公司合作,營收達到五十多億元人民幣。一三年神州付改為神州數字到香港掛牌上市,孫茳濤搖身晉升為上市公司老闆。
○一年開始的十年之間,孫茳濤以「支付服務」領域為主,創辦包含掌眾金融、錢袋寶等四家公司。搭上線上支付熱潮,公司崛起得快,但是只要阿里巴巴這類產業巨頭踏入市場,生存空間立刻明顯受到壓縮。
商業嗅覺靈敏的孫茳濤於是陸續出售公司,並瞄準下一階段看好的領域——區塊鏈。
出清四家公司持股後,他一面成立新公司Goopal,喊出要成為區塊鏈領域的高盛;一面回頭加碼在香港掛牌的神州數字,將持股從二五%提高到五一%,取得控制權後,開始啟動轉型計畫。
神州數字的轉型勢在必行,原本經營的遊戲點數業務一度風光,但如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更為便利,能使用的場域更多,神州數字業務量快速萎縮,近兩年營業額僅剩下數億元人民幣。
孫茳濤選定區塊鏈作為公司再起飛的新風口,導入區塊鏈產品服務。這次和微軟合作、協助客戶搭建加密貨幣交易所的MasterDAX,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MasterDAX是孫茳濤高度看好的業務,他認為各國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力道與規定不同,因此全球交易所將會是「離散式」分布,各地區都有不同的交易所建置需求。
透過微軟的Azure雲端服務平台,神州數字可以在客戶沒有技術團隊的基礎之下,在一個星期內協助客戶完成交易所的建置,「這項服務從今年第二季推出之後,全球已經有十一個國家、三十八家交易所採用。」
吳傑夫分析,現在不只是加密貨幣圈子裡的人有建置交易所的需求,「傳統產業,對加密貨幣有些了解的,也都盯上這塊市場。」看好這塊商機,孫茳濤希望藉由和微軟的合作,以安全和高效能的基礎快速取得海外客戶的信任,更希望藉由台灣的亞太地位,成為拓展東南亞市場的跳板。

孫茳濤(右)強調要透過投資,參與區塊鏈趨勢發展的機會。(圖片來源/孫茳濤提供)
創業「0走到0.1」最難 團隊素質、人脈資源是關鍵
另一方面,透過Goopal,孫茳濤對區塊鏈創新運用的投資也不遺餘力,目前已投資不少科技金融(FinTech)的相關應用。此外,在數位資產交易、物聯網、版權管理三個領域也都有投資項目;孫茳濤看好這「1+3」領域,會成為區塊鏈技術一展長才的機會。
如今,孫茳濤儼然扮演起區塊鏈新創天使的角色,談起投資新創的原則,他點出了兩個要點,「一個是團隊素質,一個是他們的資源。」並認為團隊成員若在過去產業已有所成就,絕對是加分。
至於所謂的資源,不單是指資金和技術,人脈也是一種資源。孫茳濤舉例:「像是有一個粉絲經濟項目的合夥人,通訊錄打開,一票藝人聯絡方式,還有互動紀錄。」這樣的人脈就是他能成功的關鍵。此外,執行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認為創業團隊從「○走到○.一」的過程最為艱難,絕大多數的團隊,都死在這個過程。
從一六年成立Goopal以來,孫茳濤已經透過該公司,投資了二十多個創新項目。多方投資的成績,讓孫茳濤在今年初更獲得中國首屆天使投資節的「金馬甲天使獎」肯定。
前一個十年,孫茳濤抓住中國網路市場崛起的商機,面對下一個十年,他看好區塊鏈在金融服務的機會,試圖在這時代的浪潮中抓住成長的巨浪;他所看到的機會,何嘗不是大多數在中國市場掘金者看到的機會呢!

▲點圖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