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16年8月出現首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後,在短短約2年的時間內,於基金與保險業界颳起一陣旋風,整體資產規模由2016年的39億台幣成長到2018年5月底的662億元,規模翻漲17倍之多。不過,近來卻傳出有部分業務人員以「保證保本保息」等話術銷售該商品,引發保險局的關注,市場熱銷的目標到期債基金你搞懂了嗎?
從施羅德投信於台灣推出首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後,在2年的時間內,宏利、景順、兆豐、華頓、華南永昌、元大、中國信託投信、新光…等多家投信,先後成立21檔各式「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標的則以新興市場主權債、新興市場債為主。
其中,這類商品背後一股重要銷售動能就來自台灣壽險公司,像是南山人壽、台灣人壽在今年力推連結目標到期債券的保單,獲得市場極大迴響,甚至一度傳出龍頭壽險公司國泰與富邦在下半年可能跟進開賣該種保單,顯見台灣保戶對這項商品的確有其需求。
然而,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保險局日前發函給各壽險公司,特別點明今年以來熱賣之連結目標到期型基金投資型保單,不得以「保證保本保息」為訴求,以免誤導保戶,造成後續的投保爭議,且各公司必須「積極管理」自家業務人員,否則將依保險法處份,顯見部分銷售人員與投資人對這種投資商品有所誤解。
想投資目標到期債基金或其連結投資型保單,一定要了解兩大重點,才不會被銷售人員牽著走。第一,目標到期債基金投資之標的是債券,只要投資債券就可能面臨違約風險;第二,目標到期債基金提前贖回將收取提前贖回費用,費用則將納入基金淨資產。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表示:「投資目標到期債基金或投資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的投資型保單差異不大,兩者最大的風險就是怕遇到債券違約的情況,若債券違約就有虧損的可能性。」
此外,傳統債券型基金在閉鎖期後,可以隨時申購與贖回,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在募集成立後就不再開放申購,雖然中途可贖回,但會收取提前贖回費用,費用將納入基金淨資產,兆豐國際投信指出,其目的在減少投資人短線進出,讓經理人可充分運用資金,讓投資效益極大化。
那麼這項商品之所以大受投資人歡迎的理由是什麼?施羅德投信指出,簡單來說,目標到期債基金就是透過基金持有一籃子債券至到期日,投資人選擇這種策略,就不需要猜測何時進出市場,因為若在沒有信用風險的情況下,原則上債券價格將隨到期日接近而趨近面額,也就是說,在投資時間內領息,在一籃子債券到期後基金便終止,也會奉上屆時基金的淨資產給投資人。
景順投信也分析,這類型基金須「團進團出」,只要所持有的債券不違約、按時繳息,到債券到期日就能順利拿回本金與利息。
不過,朱岳中也提醒投資人,在將錢從口袋中掏出來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基金的公開說明書,因為許多新興市場債券可能是非投資等級。整體來說,朱岳中認為:「相對保守的投資人如果真想買目標到期債基金,可選擇以新興市場政府債為主的商品,因為其違約風險相對低,過去10多年來,還沒有聽過任何新興市場政府債違約的案例,就連希臘當初都安全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