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直播平台17直播,其母公司M17集團日前創台灣新創首例,於6月7日晚間前往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上市,卻未料在證交所敲鐘後,直至昨(6/12)日收盤都未見任何交易紀錄,罕見上市後4個交易日都保持「掛零」紀錄,但今(6/13)日M17集團發聲明表示將暫緩IPO,因獲得新一輪3,500萬美金(約台幣10億元)融資,繼續以非公開發行的模式運營公司,但專家卻認為,M17暫緩上市的真相是另有他因。
市場傳言因在美估值偏低,M17集團將撤銷上市,不排除轉往日本、香港上市,M17集團今(6/13)發布聲明稿表示,由於與特定IPO投資者結算美國存託股票(ADSs)的「相關問題」,導致暫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計劃,同時獲得新投資者的3,500萬美元私人資金,擴展業務至日本和其他區域市場。
但在發布聲明稿前一小時,M17創辦人麻吉大哥黃立成,在臉書發表貼文,特別標註 #fuckCitibank #fuckDeutschebank,直批兩大承銷銀行,並在貼文寫下:「紐約證交所歷史超過200年、上市公司數目超過2000家,卻只有1家公司在同一天敲了鐘卻延遲上市。」
▲黃立行在臉書發表自己對兩大承銷銀行的不滿。(圖片來源/黃立成臉書)
專家:市場反應不如預期 成M17暫緩IPO關鍵
以代號「YQ」上市的M17,原本規劃每股定價10至12美元,預計將募9,500萬美元。但實際掛牌後,公開發行的751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跳水至每股8美元,僅能募得約6,010萬美元,與原本預經費相差甚遠。
前MoneyDJ 產品經理、現任USA STOCK 部落格財經作家李柏鋒認為,雖然M17有敲鐘儀式,但實質上根本「未上市」、才導致沒有任何交易。李柏鋒進一步表示,外傳是技術問題才導致無任何交易產生,但已經過四個交易日,卻遲遲未解決,很顯然不是技術問題。
李柏鋒說,從每股股價跳水、黃立成直批承辦銀行,可推想而知是籌資銀行的條件喊得太低,讓M17大感不滿、 選擇暫緩上市。但李柏鋒比喻表示,承銷銀行其實就像是房仲,協助M17向潛在投資者展示投資條件,但市場投資人反應不如預期熱烈,因此才會有每股8元的售價出現,「M17有點像是房子確定要賣,但價錢不如預期,把責任怪在房仲身上。」李柏鋒強調。
但為什麼條件沒談妥,M17就先敲鐘?李柏鋒表示,很有可能當初M17已在今年5月就已申請在美上市,而成交價格在敲鐘當周仍是喬不攏,只好硬著頭皮先敲鐘;但李柏鋒也強調,以「直播」平台來看,每股8元的價格其實已算不低,已算是有「良心」的價格。
但未來是否有可能再IPO,李柏鋒則說很難說未來會不會有可能,但對於華爾街的投資者來說,相較於中國,目前只在「台灣」市場獨大的直播平台,並不是那麼特別有吸引力。
為何華爾街投資者不感興趣?外媒看衰M17獲利
外媒TechCrunch日前報導悲觀指出,對於M17集團來說如何維持「營收」其實是最大的挑戰。據M17財報,今年第一季營收為3,790萬,同時也虧損了2,480萬,表示手頭上僅有3,140萬美元可運用,這也顯示倘若沒有上市,M17可能未來在資金上,將會遭遇很大的限制與困難。
光「直播收入」就佔了整家公司獲利的91.4%,但這些收入的來源都集中於極少數的打賞用戶,光前10名的用戶就占了總收入的11.8%,相當於他們在今年第一季就每人貢獻了$447,220美金;而前100名直播主帶來的收入,佔了總營收的1/3。
與此同時,2017年3月至隔年同月為止,用戶從150萬增加到170萬,外媒指出目前用戶數已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態,但在同一時間內,平均每位用戶在該平台上支付的費用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