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離岸風機有三缺 國產化機會在哪裡?

離岸風機有三缺  國產化機會在哪裡?
大型工作船一艘要價六十到九十億元,銀行不敢融資,廠商也沒有銀彈能入場參與風機產業遊戲。

2018-05-24 14:11

過去台灣的海事工程無大規模發展,現階段廠商的設備多為拼裝上路,無法接軌國際。
本土廠商參與有限,綠能發展、拉抬在地產業鏈,成功機會渺茫。

離岸風機正夯,相關產業像是鋼構材料等供應商的股價應聲上漲,經濟部也看好後續帶動的產業關聯性,高喊風機產能國產化,產值上看一千億元。但相較官方的殷切期盼,民間廠商卻是兩樣情。

 

第一線工程的相關廠商,憂心業界實質上缺人、缺錢、缺合約,風機大餅,不過是看得到、吃不到。本土廠商在這波熱潮裡,能參與的部分相當有限。

 

更有人直言:「這就像進口一輛跑車,我們能做的只有加油、清潔和保養這些周邊工作罷了。」

 

風機產業熱潮已紛擾大半年,不少台灣海事工程相關廠商躍躍欲試,目前統包台灣擱淺拖救業務的亞洲海力打撈,便已透過國外管道融資,企圖購入十四艘多功能工作船。未來風機海上工程施作期間,他們便能擔任運輸輔助等工作。

 

缺人才 風機產業只能靠外籍兵團

 

雖然大手筆購船,但亞洲海力打撈總經理呂坤土坦言,人力是一大問題,像他們的船上技術人員清一色都是外國人。「開這種船是要有證書的,台灣連能夠發證書的單位都沒有,會開船的人更少,所以只能用外國人。」

 

也因為找不到台灣船員,亞洲海力的船掛的不是台灣籍,而是將船籍設在國外的權宜船(Flag of convenience)

 

  • 權宜船(Flag of convenience):船公司或船東將其所擁有的船舶登記於其他標準規範較寬鬆的國家。

 

台灣最大海事工程營造公司宏華總經理陳宗邦也感慨,過去相關科系學生留存率不到一成,從業人員相當稀少,加上國外開發商要求船上工作人員,得符合歐盟的人員訓練規範,而台灣的船員大多不符資格。陳宗邦:「所以現在即使有開發商請我們運載大型物件,我們也沒辦法接單。」

 

目前政府雖然打算自籌人才訓練中心,以補上專業人力缺口,但對此,營造商卻是慘然一笑。「工業局曾諮詢過我們,若要開訓練中心,哪些課程能較快將人力建置起來?我跟他們說現在來不及了,這個至少得五年,時間根本搭不上現在風機發展的時程。」少了本土專業人才,廠商擔心多數工作,最後還是得交給外國人去做。

少銀彈 設備等級不符開發商規格

 

除了缺乏專業人才,廠商缺乏銀彈無法升級設備,也是另一個大問題。由於台灣過去並沒有油氣產業,因此海事工程從未大規模發展,現階段不少廠商的船隻設備,都是將既有漁船改裝上路,拿的也只是台灣港務公司的認證。但若要與國外供應商配合,船隻設備得拿到國際船級社協會認證才行,否則保險公司不見得願意接受。

 

但要將設備升級到國際認可的水準,「錢」是最基本的參賽門檻。一名營造商代表私下表示,風機要用的大型工作船,造價少說六十到九十億元,若用租的一天至少六百萬元,誰有本錢去玩?

 

就算廠商想透過銀行融資來添購設備,首先遇到的阻礙便是「還款計畫」算不出來。某拖船相關廠商解釋,一艘船至少二十年才能回本,但能源政策只寫到二○二五年,尚無後續規畫。銀行擔心產業無法長遠發展,廠商會還不出錢,因此融資時,都會要求廠商的還款計畫,要限縮在七年內還完。「七年要怎麼還?根本不可能!但寫不出來,它就不借你錢啊!」

 

更不用說「慶富案」之後,銀行對於船舶相關的融資更顯保守,許多廠商談起向銀行融資的經驗,全異口同聲地說:「借不到啦!」

 

風機

▲點圖放大

 

沒合約 供應鏈廠商不敢貿然搶進

 

另一個影響廠商借款不易的理由在於,雖然目前廠商手上都有與開發商或台船等公司簽署的MOU(合作備忘錄),但它並不具備法律效率。雖然政府力推供應鏈國產化,但是「如何國產化」卻沒有細節,像是沒有強制要求開發商,得投資多少金額在本土廠商上,或是訂定使用本土廠商的比例。一位營造商表示,沒有合約,又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本土廠商未來參與的比例不明確,銀行會害怕,當然不會貿然借錢給廠商。

 

目前,即使像是曾參與上緯海洋風電兩支示範風機海底電纜布纜工程的穩晉港灣工程,也沒把握能拿到合約。穩晉副總經理黃水發說,過去他們已有海底布纜經驗,例如台電六十公里長的台澎海底電纜便是穩晉承包,上緯的兩支風機布纜工程,也由他們負責。

 

但有經驗不代表開發商會跟他們簽下正式合約。黃水發表示:「大家都是MOU簽一簽,誰知道它後面會不會給你做?因為政府沒有要求施作工程得有多少比例要交給台灣廠商,最後開發商要全部找國外團隊做也行啊。」

 

由於尚無長期正式合約,目前開發商的委託內容,多為短期工程。大漢海事工程負責人黃竹感慨:「廠商沒辦法為了零星的案件放下既有的工作量,也不可能在沒有合約的前提下,投入大量經費去增設設備。」因此外頭雖然對風機產業喊得震天價響,但不少廠商仍在觀望。另一家拖船廠商也直言:「現在有人來找,我們就用既有設備先做。因為沒有明確產業遠景,我們也很難放膽投資下去啦。」

 

雖然四月底開發商遴選結果出爐,經濟部要求通過遴選的廠商,得要依照併聯時程,分別在今年底或明年底,送交產業關聯性的計畫書給工業局審查,看來國產化勢在必行。

 

海事工程

現階段海事工程相關廠商,僅以既有設備承接風機相關工程,但對於放膽投資,仍在觀望。

 

無遠景 空喊讓國產化淪為炒股工具

 

不過即使遴選已完成,工研院有研究員私下表示,風機配套工程能否如期完工,仍是未知數,在併聯前,還有很多突發狀況存在。當前段作業都還充滿變數,談國產化,也不過是在空中樓閣上加蓋罷了,內容仍十分空洞。現階段國產化,看來能有效益的部分,只怕只有部分產業的股價吧。

 

該研究員也分析,風機發展包含兩大目標:滿足二○二五年綠能配比二○%的目標與拉抬在地產業鏈,但要趕上期程,就來不及創造或扶植在地產業,兩大目標互斥。

 

除非是像韓國曾經提過的模式:大規模、長時間,並且只交給單一開發商──國營企業合組的公司進行開發,或許才有機會一次拉起產業鏈。但這個想法不可能被接受,會有圖利特定廠商的嫌疑。

 

目前台灣既有的海事工程廠商規模都太小,相較之下,國際海事工程趨於成熟,進入供過於求的淘汰期;另外,中國傾國家之力,由國營企業帶頭,發展海事工程船隊,開始向外拓展市場。這位專精產業分析的研究員表示,對開發商來說,直接和大型船隊合作不但省時省事,成本更划算。

 

內在產業本質的疲軟與外在成熟的大型廠商環伺,讓國產化機會渺茫。不少廠商坦言,聽見政府的目標後,他們大多心知肚明,但也只能陪著演戲。也有廠商嘲諷:「可能真的參與這波的,只有工地旁邊賣涼水的。」因應國外開發商來台,或許還有旅館業也能跟上這股熱潮吧。

延伸閱讀
萬物聯網 區塊鏈去人性化?
萬物聯網 區塊鏈去人性化?

2018-05-24

「我能整合正義國宅,就能替大同擦亮招牌」
「我能整合正義國宅,就能替大同擦亮招牌」

2018-05-24

將滿一百歲的老字號 名下千億元土地資產解析
將滿一百歲的老字號 名下千億元土地資產解析

2018-05-24

工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工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018-05-24

富三代是鬼門關
富三代是鬼門關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