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蝦皮的燒錢搶攻市場,網家集團董事長詹宏志終於出手了!網家董事會今天決議以每股44元價格,總計約3億多元,公開收購商店街流通在外的24%股份,目的則是將商店街下櫃及私有化,重新整理資本結構,並以新創公司發展模式,積極布局海內外市場。
網家集團宣布大動作買回商店街,原因當然是商店街的巨額虧損。去年第1季商店街虧損300多萬元,到第4季虧損就跳增至7億元,全年合計虧損超過四個股本,每股淨值也只剩1.63元,面臨被強迫下櫃的命運。此次詹宏志宣布大動作收購買回,有不得不作為的壓力。
只是,雖然公司私有化可以免除每一季面對股東的壓力,但營運壓力仍無法避免地移轉到上市公司網家身上,而且若虧損繼續擴大,讓國內電商龍頭網家跟著被拖下水,恐怕是台灣網路界更大的災難。私有化商店街,讓詹宏志與時間賽跑的壓力更加緊迫。
至於未來要觀察網家集團如何反敗為勝,經濟規模將至為關鍵。網路一直是以規模取勝的行業,當今美、中等國成功的網路公司,都是富可敵國的大企業,商店街的對手蝦皮,背後也有騰訊這種燒錢不手軟的股東支持。面對這種巨無霸企業的攻擊,網家不可能再有偏安台灣市場的想法,只有尋找策略聯盟、擴大規模才能化解危機。
因此,簡單來說,商店街至少要做到兩件事,一是未來不能只當台灣市場的地頭蛇(local king),勢必要往更大的國際市場發展,否則以台灣小市場的布局,很難與跨國企業進行資本的戰爭。二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網家也無法避免要引進國際資源、策略股東或進行交叉持股等動作,才能彌補淺碟的台灣資本市場之不足。
在尋找國際夥伴上,目前檯面上最積極的買家有中資、日資或其他美商公司,網家當然要一一接觸,想辦法談到最佳條件。嚴格來說,網家若尋找有中資背景的企業,合作起來應該最有利,因為當今網路業的合併收購,基本上都是為了消滅對手、擴大市占,但政府是否同意讓網家將股份賣給有中資背景的企業,這可能不無疑問,目前來看,與日商企業合作的可能性應該較高。
有趣的是,此次在商店街的新聞稿中,還特別提到亞洲同性質行動電商日本Mercari,如今市值已有六百億元,但商店街個人賣場如今單月40億元以上交易金額,已超越Mercari的30億,未來發展將更值得期待。新聞稿特別提及這家公司,未來有無可能進行更深度的結盟,值得觀察。
若再退幾步來講,如今商店街擁有的最大價值是資料(data),也就是手中擁有眾多的消費者姓名、電話及行為模式等,若未來重整策略真的無法奏效,相信這些資料仍是國際大廠看重的優勢,加上消費者對網家24小時到貨的服務仍然很滿意,這也是網家難以被同業超越之處,網家未來不見得沒有返敗為勝的機會。
不過,正如詹宏志所說,商店街私有化是為了「以新創公司的發展方式」重新來過,這應該才是此次改變最重大的意義。網路產業從來就是一個不斷在變化、永遠需要創業家精神來面對的行業,成立二十餘年的網家集團,如今若能夠重拾創業魂再戰一回,將危機化為轉機,也算是台灣網路業的一大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