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中國跨足記憶體產業指標廠紫光集團,近來旗下長江存儲有意串連群聯、矽品、南茂等台灣廠商,組成記憶體產業大聯盟。報導指出,這是兩岸在記憶體業首次大規模攜手,目標是取代三星等韓國大廠並打進蘋果供應鏈。
分析這則新聞,矽品、南茂先前已分別處分蘇州、上海封測廠股份給紫光集團,因此雙方透過股權合作取得未來上下游代工的供貨關係。至於被點名的群聯,雖然已公開表示這是市場傳言,目前沒有任何計畫,但由於群聯是NAND控制IC及各種記憶卡應用的龍頭企業,是記憶體產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會被點明也很合理。
合作可以分成很多層次,從零件銷售、接單生產到產品、技術共同開發等,每一種合作都有深淺及程度的不同。
以大陸目前積極投資記憶體產業,必然要尋找未來在上下游及周邊零件的生產廠商,而且紫光搶攻這個市場,已引起國際大廠嚴加戒備,台灣是目前少數有發展記憶體經驗的國家,也是最可能與大陸合作的對象,紫光會有拉攏台商的想法及動作,應該早就在大家預料之中,說了其實等於白說。
但是,若報導以「產業大聯盟」來稱呼,而且是兩岸在記憶體產業大規模的攜手合作,還想取代三星等韓國廠商,這些陳述,就顯得有點言過其實、大話講得太早了。
目前全球記憶體產業僅剩三星、海力士、美光及東芝等少數企業掌控,紫光想打進這種被大廠壟斷的市場,沒有五到十年的長期投資,很難看出成效。
半導體高端技術掌握在韓美日
拉攏台商幫助有限
況且,紫光若要追趕或甚至超越三星,在韓美日大廠都已決定不授權給紫光的情況下,紫光只有靠自己在研發及製程上有所超前才能達成,光是拉攏台灣這些周邊業者合作,幫助應該很有限。
過去台灣發展半導體業的經驗,再再證明技術自主有多關鍵。例如台灣發展記憶體會失敗,原因就是沒有技術自主,只靠大廠授權,最後落到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至於台積電、聯電分出高下的轉折點,就是2000年在0.13微米技術上,聯電採取授權IBM技術,失敗後與一流大廠差距愈來愈遠,至於台積電採取自行發展技術,後來超英趕美,蛻變為一流大廠。
要追求技術自主,是一條既寂寞又辛苦的路,更早的英特爾,後來的三星、台積電都走過這條路。中興通訊近來被美國禁制進口敏感科技七年,大陸掀起一波要自主供應「中國芯」的風潮與討論,但凡事都要長期耕耘才能看到結果,成立才短短幾年的紫光集團,當然更是如此。
四月二十六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紫光集團長江存儲下屬的武漢新芯參訪,由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負責陪同講解。對於中國技術自主的目標,習近平強調,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些重大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攻堅克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顯然習主席也很清楚,要達成中國芯的美夢需要時間,一點也急不來。
台商成功之道
當全世界企業的好朋友
紫光這則大聯盟新聞,在美中貿易戰打得正熱時出現,顯得更加敏感,難怪被點名的業者都要低調否認。習慣藍綠思考的媒體與民眾,看到兩岸產業攜手合作的斗大標題,又開始觸動敏感神經,不是各自尋找自己覺得舒服的角度解讀,就是用自己偏好的方式加以擁抱或批判。
但是,產業競爭看的是實力,你有實力,別人就和你合作,沒實力,很快就被拋到一旁。台灣半導體業常被點名,是因為台灣產業實力還有些微領先大陸,就怕未來都不點名了,那也表示台灣不行了。
因此,企業家不必有藍綠包袱,也不用理會酸民的閒言閒語、說三道四。擁有領先地位的廠商,當然應該善用當下還擁有的優勢,與大陸做各種合作與結盟,充分運用大陸未來十年的發展機遇。
例如,台積電去南京設廠、聯發科大量網羅大陸人才,還有矽品、南茂、頎邦等公司出售大陸公司股權給陸企等。台灣企業的成功,是全民之福,也是讓小而美的台灣,可以發揮關鍵第三者力量的關鍵。
未來,美中對峙將成為常態,時間恐怕是十年、二十年,在政治上,台灣很難在大國爭執中扮演什麼角色,更不必要在兩強之間選邊站,台灣絕對禁不起再二十年的藍綠對立。
至於在經濟上,台灣有眾多務實的企業家,不用強出頭,安靜地做生意,只要從實力出發,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去幫忙,參與各種聯盟成為擁有影響力的一份子,當全世界企業的好朋友,這是過去台灣的成功之道,未來應該也還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