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猶新的案例,一個臺灣公股銀行的海外分行,被美國的金融主管機關重罰了一筆令國人大吃一驚的天文數字款項,原因是該公股銀行對於洗錢防制的工作和流程沒有達到標準,且在被美國警告後,也沒有積極改善的作為。
這幾天,另外一個泛公股銀行的紐約分行,收到美國金融主管機關的函令,這次沒有裁罰款項,但明令將不定期抽檢該泛公股銀行的洗錢防制作業,查核其實際施行成效等。這個判決一出,臺灣的金融主管機關大鬆一口氣,立即宣稱其督導該銀行的洗錢防制達到成效,因為由美國金融主管機關這次的函令,可以佐證這個泛公股銀行的改進成果令人滿意。
欣慰臺灣的銀行可以不再被美國的主管機關重罰數十億台幣等值的美金,也同時慶幸國人不必再支付這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罰鍰,因為罰金是由泛公股銀行的營收扣減,也就是說上繳國庫的錢,會因為有無美方巨額罰款而增減,這是和臺灣人民荷包直接相關的款項。
換言之,一個由國家持有控制股份的銀行,如果沒有符合美國洗錢防制標準,這種疏失就會直接影響到生活在臺灣的庶民百姓,這真是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許多在臺灣從事金融服務,在銀行工作領薪水的人,對於洗錢犯罪是怎麼一回事,也是一知半解,認為事不關己。但是因為洗錢防制不力,而直接導致全民買單,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瞭解什麼是洗錢、如何防止,瞬間變成一個有趣又重要的課題。
一般人都會覺得洗錢活動是一種複雜深奧的犯罪行為,不是布衣小老百姓可以介入參與的事。其實日常生活中,處處隐藏著洗錢的機會和危險。
幫朋友代替申購外匯、借身份證和圖章替同學開立銀行戶口、答應長輩出具人頭身份來投資不動產,都有可能是在協助他人把資金來源的真實性扭曲遮掩。
洗錢的目的是多樣和多變化的,為了達到繳稅義務的閃躲、為了漂白販毒走私收入,洗錢的動機不一而足。一個通則:凡是以繞道彎曲的方式來處理資金的流動,就有洗錢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