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將在5月12日舉行「小英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談及「預見十年後的台灣」,在此之前,唐鳳先以十年前的自己為題,分享她的學習歷程。
唐鳳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務委員,也是國內第一位「數位政委」,她的自學歷程曾引起討論,也激起許多人對自學的興趣,她在臉書發文談及她對自學的經歷及想法,「學習的重點並不是『要進入哪個學門』,而是『想走向哪個地方』」,並將她的感想分享給大眾。
唐鳳講起她決定的自學的原因,是起自於參加兩次科展的經驗,「國中還在學時,我參加過兩次科展。國一時的作品『算術編碼壓縮法』,是透過課本裡的資訊、圖書館裡可以找到的書、能接觸到的老師和自己的創意做出來的,當時獲得了應用科學組北市第一、全國第三。」
第二次科展過了一年,「我接觸到了全球資訊網。許多頂尖的學者,都願意將他們正在想的東西分享在上面,因此,國二時的「語意邏輯推論引擎」那個題目,我不再只是看書,而是拿網路上的論文與草稿,直接和教授線上討論而成。後來這次科展成果,得到了應用科學組全國第一。」
她比較起兩次科展的作品,發現程度上相差很多,「並不是因為個人的特質,而是網路讓我獲得了完全不同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做出來的成果,一個像小孩在玩,另外一個就比較能有貢獻。」、「這也是我後來選擇離開國中、自主學習的原因。課本上的知識,比起我上網討論、做研究的所學,落後了將近十年。與其繼續唸高中,討論十年前的題目,我更想直接開始做研究。」
唐鳳說,透過網路,除了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結果、和學者交流,還有一群台灣學術網路裡的朋友,在線上帶著她做專題,若不是因為這些人,「當時的我,不會有勇氣認為:離開學校之後可以學得更多。」
但唐鳳也說,這並不代表學校不重要。「我中輟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我家附近大學的課表,然後跑去旁聽。我花了兩年,聽了各式各樣學門的課程。在旁聽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參加政大研究所的中文課、哲學課。」這些課程都有一個群體共同思考的過程,也是這些學習經驗讓他領悟到人和人之間需要傾聽、瞭解。在求取共識、分享人生智慧時,應該要有一個安全的場域。
因此,「學習的重點並不是『要進入哪個學門』,而是『想走向哪個地方』」。
以下為唐鳳臉書全文:
(圖/daisuke1230 Flickr CC BY-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