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陸媒報導,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已辭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及紫光國芯的董事長及董事,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有報導指稱,紫光做為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標竿企業,趙偉國的下台,也象徵中國半導體併購模式的終結。
曾來台訪問並形容自己是「餓虎」的趙偉國,確實是近年來最搶版面、也最受爭議的中國企業人士。自2013年迄今,紫光在他的揮舞下宣布二十個併購案,其中十三個是半導體案,雖然許多海外收購並未成功,但也收購了國內企業展訊、銳迪科、武漢新芯,還成功入股及合資了惠普旗下的新華三、威騰電子等外商公司。
至於台灣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他來台灣訪問,放話要收購台灣的台積電、聯發科、力成、矽品及南茂等公司,狂妄的口氣引起業界反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罵他只是個炒股的投機者,也引起國內對半導體公司(尤其是IC設計業)能否賣給大陸企業的論戰。
不過,不敵紫光源源不絕的銀彈及背後帶來的商機,最後仍有矽品、南茂等公司,將大陸子公司三成至五成股權賣給紫光。
趙偉國最讓台灣業界反感的,是談到紫光要收購聯發科時說,「聯發科若不和我合作,行嗎?展訊可以不賺錢,但聯發科可以嗎?我的資本比它強大,可以一直賠,但聯發科會賠更多錢,慢慢他就受不了了。」
趙偉國的說法,其實代表大陸長期以來發展產業一個典型作法,從過去的LED、太陽能、面板、晶圓代工,到現在的DRAM、Flash都是如此,透過比別人更深的口袋,以價格消耗戰把競爭對手逐出去。
但是,這樣的作法已證明大部分都會失敗。例如,大陸在全球太陽能產業雖取得八成市占率,但這一行卻永遠是供過於求、虧損累累;至於在技術研發需要更深的半導體行業,也已證明不會成功。
半導體產業不比網路
要真正搞技術研發、人才培育
像中芯國際創立17年來與一級大廠的差距愈拉愈大;至於趙偉國口中禁得起一直賠錢的展訊,去年則因為業績不佳,加上大股東英特爾很有意見,讓原執行長李力遊「被」辭職,如今趙偉國自身難保,恐怕也與這些原因有關。
因此,趙偉國的下台,第一個意義是代表大陸半導體「野蠻併購」時代已終結,未來在中美貿易大戰下,海外併購更不可能展開,紫光及其他半導體投資案,都要換上真正搞研發、生產、技術及業務領域的專業人才,才能紮實地替中國半導體業掙得一片天。
進一步來看,趙偉國下台的另一層意義,也代表著大陸將對「野蠻擴張、不計成本」的手段,進行一次徹底的檢討與清理。半導體是與世界一流企業共同競爭,不是關起門來阻絕一流網路公司而可以自己完成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革命,大陸當局如今逐漸理解這一點,或許趙偉國就是在這種氛圍下離開的。
趙偉國下台後,也有官媒引述業內人士指出,趙偉國雖辭去兩家公司董事長,但仍是紫光集團董事長,未來集團還有「紫光展銳」和「長江存儲」即將上市,趙偉國可能將精力放在這兩家公司。
這個報導是否真實,給趙偉國的復出留下一個伏筆,大陸國有企業董座的變動,向來是難以捉摸,全憑上面一道命令,誰曉得哪一天趙偉國會不會又被欽點重出江湖擔當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