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六號規模達六級的花蓮地震,救難挖掘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地震相關的救災防災新聞也完全退出媒體版面,後續的餘震被衛生紙搶購的風潮徹底蓋過。
大陸惠台項目的表列,及對台辦事務組織將要和港澳合併的兩則新聞,取而代之,引起各界熱議及關注。有人說這種惠台的統戰伎倆,政治意圖明顯,實質效應必然有限。有人則惶惶不可終日,認為這三十一項惠台措施中,有可能瓦解臺灣影視業,所吸納的醫療技術人才,會造成島內專業人士短缺等等。
台港澳主管事務機構合併,有一方看法是認為毫無意義,另外一方則是一口咬定其為矮化台灣的指標。正反兩方的意見,南轅北轍,各有立場,莫衷一是。
其實海峽對岸影視總產值,早就超越台灣數百倍,十三億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規模,可以支撐龐大拍攝預算,雖然品質和內容未必全然脱俗,但是嬉笑怒罵和無厘頭影片,滿可以充斥衡行地來迎合普羅大眾胃口。
這幾年更跨洲跨洋地遠赴歐美取景拍攝,雖然大多數是套用既有公式般劇本,但搭配大手腕跨刀演出,製作出來的效果和利潤,讓台灣的業者瞠乎其後、望塵莫及。連一向自豪的金馬影展,這幾年台灣本土的表現和獲獎成功率,也一再顯示臺灣影視產業已經陷入力不從心的困境。
另外一個准許臺灣的醫生可以從事短期的醫療服務,姑且不論立意是否良善,但除了醫美之外,可以適用的範圍相當有限,畢竟現代醫學的療程和大數據的病例病因採様,都是有嚴謹的時程和工序。以"走穴"的方式,依附在大陸本土的醫美診所內來執行手術,已經是行之多年、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潛規則。
每一刀的價碼固然是台灣的數倍,有鑑於醫美糾紛層出不窮,兩岸來回奔波的勞頓、得不償失的感使部分醫美的外科醫師,寧願老實在臺灣執業,以策安全,而對跨海操刀有裹足不前的焦慮。
下一步可能開放的項目是護理長照,這樣的影響就會對一般民眾比較有感。因為臺灣人口高齡化的速度加快,本土長照的專業技能和人力資源短缺,是個既有事實。彼岸招手加上酬庸倍增,吸納和斧底抽薪的效果不可輕視。
其中金融方面的優惠比較簡單明瞭,凡是已經取得台灣證照的證券、期貨和基金從業人員,只要再去考一個法律法規考試,相關專業考試就免了。這個優惠其實也不太討好,因為目前以臺灣證照專業資格考試的水準,去通過對岸的專業資格考試,並非難事,反而是法津法規的鑑試,又要去死背死記一些僵化的條令,對於日後實務助益卻是非常淺薄。
大陸的金融的旗艦仍然是銀行,但這次的優惠並沒有納入,不知道是因為要循序漸進式的開放,或是先統戰周邊的證券、期貨和基金,日後再用銀行來招降納叛,這點也是耐人尋味,值得拭目以待。
金融相關項目中增加了臺資銀行參與大陸聯合貸款融資的機會,這是以法人優惠著眼。有別於醫療和金融證照以個人為主的開放,這個優惠更值得慎思!我們的憲法保障人民遷徙就業的自由,所以醫生、護理師、長照技師和金融人員,都可以依個人的生涯規劃和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為考量,跨海響應優惠,成敗自負。
可是臺資銀行直接參與聯貨,就要小心一點。雖然目前臺灣的銀行已經承做為數可觀的大陸企業貸款,但是各個銀行和全體總量管制的機制,主管機關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把關。
對岸的放貸利息遠超過在臺灣的水準,資金無出處、獲利不佳,是長久以來臺灣銀行的困境。這個優惠加寬臺灣銀行貸放的機會,但是大陸國家、金融和企業債次級巿場的狹隘、銀行多年來累積的巨額不良債權,都是利用會計花招和發行各種債券的手法如變魔術般的把不良貸款消失到財務報表之外。
儘管國際金融人士都一再呼籲大陸的經濟規模和國家稅收,清除天文數字的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但是以臺資銀行的資本適足性,和兩岸債權擔保的法律基礎仍然薄弱,貿然投入聯貨,其風險管理能力是否到位,是個大問號,這也是對臺灣存款人的一種失職行為。
著眼於彼岸廣開方便門,施予優惠的先發制人來跨越停滯多時的服貿貨貿障礙,懐柔兼統戰地把台港澳視為一體。無論是個人證照優惠或提供銀行賺取更多利差的機會,摩拳擦掌的銀行法人和躍躍欲試的專業個人,對於投身接受這些優惠之前,都應該要三思。
政府相關單位更應該要面對和正視,對岸這一系列的布局。如果把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以不見不視的招式將頭埋在沙裏,只專心一致地努力贏得年底的選舉,再樂觀天真地去擁抱剛剛出爐的美台高層互訪法案,那麼恐怕下一次的大地震,就不只是大自然的能量釋放,而是人謀不臧和對優惠因應不全,所要付出的重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