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週日下午,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丟出「修改國家主席任期」這顆震撼彈,讓全世界都睜大眼睛注視。
畢竟,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三項職務: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原來僅國家主席有連任兩屆、總共任期十年的明文限制,代表黨職的總書記和代表軍職的中央軍委主席,皆沒有限制任期。
如今習近平有意透過修憲延長任期,無怪外界會解讀為,習近平可能將維持這種「三位一體」的絕對權力,成為終身的中國領導人。
其實習近平上台五年以來,中央辦公機構早就用自己信任的部屬接任,到了去年舉行的十九大前後,各地方省委書記、省長等一、二把手,也多由早年他的舊識、或者在浙江任職時期的老幹部接任。光是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就有多人是習近平在地方時的老班底(見下表)。
既然如此,修憲用意何在?答案是把權力鞏固到極致。
觀察各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手法,中國政府對於這次修憲,事前幾個月已經展開相當程度的宣傳,可見用意頗深;而且除了國家主席任期修改,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內容,還有不少值得關注之處,這些體制重組,將為中國政治、經濟帶來哪些副作用及影響,讀者應該持續了解。
首先必須注意的是,這次修憲建議中用了頗多篇幅,來單獨陳述一個全新單位的工作內容及職權,那就是「監察委員會」(簡稱監察委)。
曾經在上屆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帶領下、掃蕩無數貪官的「中紀委」,其實是中共的反貪腐機構名稱,這次中國政府單獨新設置監察委,用意是比照中紀委,建立由國家到地方層級、一條鞭作業的反貪腐機構。
再考慮到,近來坊間盛傳,十九大後全面退休的王岐山,可望在兩會之際東山再起、執掌監察委,未來這個機構會不會成為中國的「廉政公署」,效應值得觀察。
修憲建議內容還提到,中國國務院的工作職掌原本是「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城鄉建設」,接下來將修改為「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也就是多出「生態文明建設」六個字。
可別小看這一段話,過去幾年,從北京專門為主辦APEC(亞太經貿合作會議),暫停鄰近地區工廠生產所締造的「APEC藍」,到華北地區強力實施「煤改氣」,禁止居民燒煤炭取暖的禁令,再到前不久,江蘇省昆山市大動作勒令270多家工廠全數停工的限產令,中國政府不再容忍污染、改為主動出擊的意味越來越濃。
這次修憲把具有濃厚環保整治色彩的「生態文明建設」六個字納入憲法,未來中國對環保相關要求、法令規範,恐怕將只增不減,這也是製造業台商需要密切注意的。
習近平上任之初,曾經提出「兩個一百年」的說法,也就是主張在2021年、中共建黨一百週年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和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額,比2010年時高出一倍;到了2049年、新中國建國一百週年時,則要「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放緩,但隨著習近平將長期統籌大局,這兩個目標,日後可能和「一帶一路」倡議一樣,將成為他在內政、外交具體施政的思想依據。當然,台灣從官方到民間,也必須做好長期與習近平及其團隊打交道的各種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