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68年歷史的福海宮,其知名的「飛輦轎、過金火」的民俗儀式,被認定是桃園「無形文化資產」,近來因桃園航空城機場用地徵收,廟方和政府雙方無法取得共識。 今(2/24)天是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交通部民航局與文化局相關官員特別到場溝通,希望彼此能找到共識。
座落在桃園市大園區竹圍村的福海宮,近幾年因為桃園航空城機場用地徵收問題,頻頻上媒體版面。雙方喬不攏的問題,正是福海宮前廣場的保留面積大小。
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是福海宮重要的祭典——「輔信王公聖誕」,慶典當天還有特有的文化儀式「飛輦轎、過金火 」,為了一睹被核定為桃園無形文化資產的儀式活動,當天光參加慶典活動的民眾就超過2千人,還有遠道而來的信徒。
廟方原本與桃園市政府、營建署及交通部同意廟體外廣場外保留百米空間,但因交通部核定基於飛航安全,將會限縮至20米,引起廟方不滿。廟方表示若限縮廣場空間,不僅無法容納人數眾多的信徒,傳承百年的文化儀式還可能就此中斷。
而今(2/24)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初九,交通部民航局施工處長及文化局官員到場溝通,希望雙方能達到共識,而廟方在今天退一步表示,「若沒有百米,也希望至少有80米」,並表示廟方也期望航空城能圓滿推動。
而在今年大年初四(2/19)桃園市長鄭文燦前往福海宮參香,表示希望能在保障飛航安全的原則下,能盡量爭取,保存地方文化,同時也能保存福海宮傳統,以及廟埕空間。
▲圖為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在大年初四前往福海宮參香。(圖片提供/福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