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或在自己關注的事情上默默奉獻一生;或是因為得到他人的幫助,發願要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全心回饋社會。十個人物極短篇,帶你回顧這座島嶼過去一整年的溫暖片刻。
用一碗35元麻醬麵買來的救護車
▲認真煮餛飩的陳李月卿阿嬤。(圖/翻攝自江聰淵臉書)
獲選106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陳李月卿阿嬤,平日隱身在宜蘭北館市場的巷弄裡擺攤,賣麻醬麵和餛飩湯賣了一世人。據自由報導,一碗麵從5角賣到一碗35元,而餛飩湯也只賣30元。辛勤工作的她,每天四點半就得要起床包餛飩,每天要包上千顆餛飩。
盡心為人客煮好一碗麵之餘,她也默默許下了一個回饋社會的心願。因過去曾出過車禍,感念消防救護人員的妥善照顧,雖然賣出一碗麵的所得,僅是區區幾十元銅板,但陳李月卿阿嬤仍決心拿出自己10多年的積蓄,捐贈消防局一台要價上百萬的全新救護車,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暖心指數★★★☆☆
催淚指數★★☆☆☆
20年45萬公里的部落醫療人生
▲新舊對比的巡診車。(圖/翻攝自高揚威臉書)
高揚威,桃園市復興區土生土長的泰雅族,也是這片住有1萬1千人的山里之間,唯一的一位醫師。面對部落醫療真空的狀況,他自醫學系畢業,完成公費生的義務後,便選擇回到故鄉衛生所看診,更發起後山巡診醫療計畫,好讓那些生病無法自行前往就診的老人、小孩能夠接受治療。
但原本那台已經開了20年、行駛超過45萬公里的山地醫療車,早已老舊不堪,因此去年他與他的團隊發起「讓距離不再是距離」的偏鄉醫療募資計畫,不僅成功在FlyingV募資平台募得318萬的款項,更獲得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主動捐助一輛巡診車,讓他們能夠把募資餘額全數用於購置其他醫療設備,提供族人更好的服務,讓愛能夠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暖心指數★★★☆☆
催淚指數★★★☆☆
輪椅街賣者的心內話
▲在街頭販賣小商品的巨輪協會成員。(圖/翻攝自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臉書)
走在熱鬧的台北街頭,不知你是否曾被身穿藍色背心,捧著一籃生活用品,如原子筆、口香糖等等,來回在路口兜售的身障者攔下,拿起整條衛生紙問你一句,「可以幫個忙買一下嘛?」或許你會快步離去、轉頭忽視,又或是揮揮手說聲謝謝不用了。但你可曾知曉這群街賣者試圖在社會上努力生活的堅持?
他們是新巨輪服務協會,由同是身障者的陳安宗發起,把那些與他一樣行動不便的朋友們聚集起來,期待仰賴補助之餘,還能找出其他在街頭自力更生的方法。
不過,陳安宗在接受林立青的專訪中也提到,街賣者仍會遇上不少歧視與誤解的眼光;如果可能,他們也想從「販售愛心與同情」中轉型,但他們的商品確實難與一般通路匹敵。下次在街頭遇上他們,何妨多停留一會兒,聽聽看他們內心的想法。
暖心指數★★★☆☆
催淚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