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業者無論是本土或外商,基金投資標的無論是台股或是海外市場,長久以來都一直面對一道堅實不倒的鐵板:投資人的短期持有、搶進搶出。
臺灣投資人把共同基金當成新上市股票,募集完成後的閉鎖期一過,就紛紛殺出,視共同基金如一檔新股藥,上市蜜月期結束,就是拋售的良機。
對大部分的投資人而言,什麼時候出場,我愛買愛賣是難能可貴的自由,誰能保證持久一點會賺更多。他們容易把基金業者苦口婆心地宣導共同基金是一個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工具,當成耳邊風,並且視為是一種保護基金業者自身利益的陳腔濫調。
共同基金的組成就是募集一筆合乎投資操作經濟規模的資金,由一個專業的投資團隊來布局,有系統、有特定目標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把資金投入金融市場中的有價證券。
市場價格的走勢,投資標的產業的基本面都是共同基金經理人参考的重要因素。所以資金如何分配布局和抓到正確時點和價位,都需要有從容不迫的步調和時間。換言之,中長期的布局是提供基金投資人最負責的管理方式。
習慣短進短出、搶帽子的投資客,會提出相反的概念,認為基金大經理人可以去做中長期的布局,小投資人為什麼不可以改變當初認購基金的看法,在短期內要求贖回,因為這是小投資人的絕對權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