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臺灣共同基金規模長不大 政府該怎麼做?

臺灣共同基金規模長不大  政府該怎麼做?

共同基金業者無論是本土或外商,基金投資標的無論是台股或是海外市場,長久以來都一直面對一道堅實不倒的鐵板:投資人的短期持有、搶進搶出。

臺灣投資人把共同基金當成新上市股票,募集完成後的閉鎖期一過,就紛紛殺出,視共同基金如一檔新股藥,上市蜜月期結束,就是拋售的良機。

 

對大部分的投資人而言,什麼時候出場,我愛買愛賣是難能可貴的自由,誰能保證持久一點會賺更多。他們容易把基金業者苦口婆心地宣導共同基金是一個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工具,當成耳邊風,並且視為是一種保護基金業者自身利益的陳腔濫調。

 

共同基金的組成就是募集一筆合乎投資操作經濟規模的資金,由一個專業的投資團隊來布局,有系統、有特定目標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把資金投入金融市場中的有價證券。

 

市場價格的走勢,投資標的產業的基本面都是共同基金經理人参考的重要因素。所以資金如何分配布局和抓到正確時點和價位,都需要有從容不迫的步調和時間。換言之,中長期的布局是提供基金投資人最負責的管理方式。

 

習慣短進短出、搶帽子的投資客,會提出相反的概念,認為基金大經理人可以去做中長期的布局,小投資人為什麼不可以改變當初認購基金的看法,在短期內要求贖回,因為這是小投資人的絕對權力和自由。

 

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但是仔細想想,一個基金是由一群認同基金投資理念的人所組成,基金淨值的漲跌是所有投資人的錢休戚與共的成績。一旦有人要贖回,就必需要減少投資部位來變現給付。這樣短進短出的要求,一定會影響到長期持有人的權益。更直白的比喻,去搭乘高鐵,時速飊到三百公里時,突然有一節車廂的乘客要求下車,非要車長把速度放慢停車,之前拉高速度所耗費的能源,都會因爲這樣一個無厘頭的要求而浪費,再起步時又要消耗大量能源去恢復行車速度。

 

擁有較成熟市場的國家,對共同基金都有税賦上給予長期持有投資人的優惠,鼓勵長期投資的信念。更有甚者,主管機關會給予共同基金投資人若是在退休後才贖回,或是退休前逐年定期定額投資者,完全免稅的待遇。各種不同的措施,都不外乎是運用賦稅的減免來達到獎勵共同基金投資人的長期持有。

 

台灣的基金業者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把共同基金的投資方式、商品設計、各國市場特性,摸得滾瓜爛熟,操作績效也是非常傲人。但是臺灣的基金總值已經裹足不前多年,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持有的意願不足,短期進出的行為干擾經理人長期投資策略,基金規模長不大也無法從事真正中長期的投資布局。

 

基金業者透過多元管道溝通提案,冀望財政部可以考慮台版個人儲蓄帳戶,也就是投資台股基金持有五年以上者,由扣除額中移出小小的2.4萬元來作為免稅額度。

 

但財政部把投信投顧公會這個極其卑微的請求否決的乾淨俐落,當然也冠上一堆堂皇的理由。

 

其實賦稅的權力是一個超級有力的武器,例如查緝黑社會分子的首要手段,就是查稅。稅務機關應該把大木棒和紅蘿蔔並用,給予長期持有共同基金投資人一點小小的免稅優惠,讓基金業者可以大大地邁向正常化的長期投資之路,並且把基金投資總值有效提升。

 

少收六十億的稅金,換來協助業者踢倒那塊近乎國恥的短進短出鐵板,何樂不為?

 

延伸閱讀
臺灣在賑災捐款上首屈一指 但款項揭露應該更公開透明!
臺灣在賑災捐款上首屈一指 但款項揭露應該更公開透明!

2018-02-09

重啓核二為何那麼多爭議?
重啓核二為何那麼多爭議?

2018-02-08

選系還是選校?名校光環和就業市場考量哪個重要?
選系還是選校?名校光環和就業市場考量哪個重要?

2018-02-06

搶攻金融市場!LINE擬在台設立網銀
搶攻金融市場!LINE擬在台設立網銀

2018-01-31

凋零的技術人員
凋零的技術人員

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