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還「核食」清白? 災區通殺令背後爭議

還「核食」清白?  災區通殺令背後爭議
針對日本輻射食品進行風險評估的國際研究紛紛出爐,各國對日限制也逐步縮小。

2018-02-07 11:54

七年前,因日本三一一事件而啟動的食品進口禁令,近年在各國逐漸鬆綁後,台灣也走上「是否開放」的熱議中。考慮的同時,政府相關的配套措施將是一大關鍵。

近期,台灣政府數度傳出將日本福島縣、群馬縣等五縣因核災全面禁止的食品進口,改為有條件開放,引發熱議。隨著各國鬆綁對其限制,近日傳出中國也將跟進,越來越多人指向應以科學化數據,而不是以「核災」為名,持續將來自鄰近五縣的產品「汙名化」。

 

台灣自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起,也就是日本東北核災發生後兩周,便全面禁止福島縣、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千葉縣五個區域的食品輸台,並針對日本其他地區進口的九大類食品包含生鮮冷藏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等實施逐批查驗。至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止,檢驗輻射殘留量之產品共約是十一萬五千件,有二百二十個樣本被檢驗出含微量輻射,但皆未超出我國標準。

 

美國、歐盟不管地區 依「有無受輻射汙染」為依據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日本核災事件發生當下,一時無法確認哪些食物品項受汙染的風險較高,才會頒布核災地區的五縣市禁令暫時管制。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委託新北市亞洲教育科學文化協會進行「受輻射影響食品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根據在歐盟、美國、日本流通的食品種類,模擬台人因為攝取日本核災縣市食品增加的輻射量,無論在哪個年齡層,都比「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建議的一年輻射安全限值還低。

報告建議政府與美國、歐盟同步,不以日本「地區」作為管制依據,改以「有無受輻射汙染」作為管制標準,並制定一個非單點式的檢測時程,例如:連續五年內曾被檢出額外輻射之食品則不得開放,並建議政府提供配套措施,如提供相關證明或檢測,包括「日本本國流通許可」、「產地證明」、「台灣逐批檢測」等。

 

「全面禁止,本就只是因天災而來的暫行措施,所以我們不是反對鬆綁,只是對高風險產品的禁令要明確,才不會有漏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觀察,台灣政府「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太多」,例如美國參照日本標準, 將十四縣「特定品項」納入管制,範圍擴大至原未管制的宮城、岩手等九縣,符合依「品項」而非「區域」禁止的國際趨勢。

 

湯琳翔強調,若放寬對日本進口食品的限制,也要做到「雙證」及「逐批檢驗」兩個配套措施,指的就是要有「產地證明」加上「輻射檢核證明」,以及每一批從原本禁止地區進口的食品,不能只是抽查,而要一一檢驗。

 

他解釋,目前台灣除了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等九大類食品需要逐批檢驗,其餘食品採取抽驗制,原因是國際普遍認為加工食品的輻射風險較小。但他強調,不同的加工食品仍有風險落差,「冷凍鮭魚屬於要逐批檢驗,但是若切片鮭魚,就屬於抽檢即可,但輻射殘餘仍可能在其中。」台灣目前抽驗的比率大約僅五%,湯琳翔擔憂,若仍採取抽樣,將可能帶來國人健康危害。

 

去年,食藥署在與環團的諮詢會議中,曾提出加強現有邊境輻射查驗的機制,擬針對這類食品增設邊境初篩檢驗,但湯琳翔表示,這部分是否已實施,以及運作的流程、檢驗品項、最小檢驗極限值為何,皆未見政府公開相關資訊。

 

「台灣開放」沒有時間表 桃機、基隆港初篩檢測把關

 

「目前在桃園機場已開始做初篩檢測,」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表示,日本食品進關有近九成從桃園機場和基隆港,從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已使用碘化鈉儀器,在桃園機場抽查四百二十八件日本食品,以二十貝克做最小檢驗極限值,並未檢出超標物。另外今年五月,食藥署基隆港辦事處也將啟動第二台碘化鈉做邊境初篩,「目前都在試辦階段,並非最後定案。」

 

針對民間團體疑慮,陳時中表示,未來台灣可能比照美國,改為禁止高風險食品輸入,不過「針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沒有時間表。」罰則部分,日本食品進口業者若涉輸入食品申報資訊不實(包含產品標示)屬實,將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十條,處新台幣三萬到三百萬元罰鍰;違規產品依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進行銷毀。

 

目前全球只剩中國和台灣全面禁止日本五縣食品,早在一六年年底,韓國因針對日本特定產品及八縣水產品全面禁止進口的管制,被日本一狀告上世界貿易組織,最終韓國敗訴;新加坡於二○一四年派員赴日本實地確認其安檢機制,判斷日本食品檢查出輻射物質的比率極低,便於當年起,階段性放寬對其限制;歐盟在一六年也以同樣做法逐步放寬。

 

台灣在此趨勢中,不能不正視鬆綁法規的可能性,公部門也應動起來,強化對邊境管制、檢驗強度,才有可能讓國人觀感趕上政策變動,把來自這些敏感地區的食品吃下肚。

 

食品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從核災區變綠能大國!看日本如何向天要電?
從核災區變綠能大國!看日本如何向天要電?

2017-11-08

拒核食護鄉親 縣府訂立自治規則最高罰鍰300萬元
拒核食護鄉親 縣府訂立自治規則最高罰鍰300萬元

2016-12-19

台灣新制有條件開放,仍比國際標準嚴格 日核災區食品輸台  政府說不清的事
台灣新制有條件開放,仍比國際標準嚴格 日核災區食品輸台 政府說不清的事

2016-11-24

日本借鏡》農產品價格回不去  恐懼陰影未退散 福島核災五年  居民仍不敢想未來
日本借鏡》農產品價格回不去 恐懼陰影未退散 福島核災五年 居民仍不敢想未來

2016-03-10

衛福部未設邊境實驗室 怕「同仁受不了」核災區食品闖關 邊檢仍要全委外?
衛福部未設邊境實驗室 怕「同仁受不了」核災區食品闖關 邊檢仍要全委外?

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