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公司英屬曼島商蘇黎世人壽董事會決議,自2018年1月8日停止營業並解散台灣分公司,派陳穎勳為解散清算人。」又一家外商壽險離開台灣!
對此金管會表示,蘇黎世人壽至2017年12月22日已沒有任何有效保單,將申請撤照,並優離剩下的8名員工。
事實上,蘇黎世人壽在2014年3月宣布停止銷售新契約保單後,據業內人士表示,這期間總公司試圖尋找接手的公司,也只留陳穎勳擔任總經理,及7位相關保單售後服務人員,但顯而易見並未找到。
到2017年12月22日止,有效契約已經歸零,舊保單契約在契約到期、或是保戶解約等情況下,蘇黎世人壽手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張舊保單,於是在1月9日宣布解散,也向金管會申請撤照。
因保單已經歸零,所以沒有移轉的問題,有效契約也從來沒有轉給同業。還有另外一家安盛國衛(AXA)也早在2001年12月宣布撤離,但手上因為還有463件保單,因此尚未向金管會申請撤照。
這是蘇黎世集團在保險領域,第二次撤離台灣;該集團已經在2017年1月,把在台灣的產險子公司賣給和泰汽車集團,人壽部分再宣布解散,等於全面撤出台灣市場。
以往我們總認為金融機構不會倒,其實早在10多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後,金融業掀起併購風暴,因經營不善、撤資或換人接手的保險公司時有所聞,國際間金融機構合併風潮逐漸吹起,在這一波波併購風潮中,最多的便是壽險業。
壽險業買、賣雙方交投熱絡,而不願參與併購風的壽險公司正另覓出路,企圖殺出困境,壽險業便出現經營權易主,甚或遭到併購、撤照、退出市場,過去國內普遍存在「金融機構不倒」的神話,從那時起就面臨破碎了。
外商壽險撤台、併購案之所以接踵而至,在於目前台灣的經濟環境難以大幅提高營收,加上金融業靠集團如金控才能生存。由於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多元通路提供透明化的成本與價格,導致價格提高不易,保單數量也難以成長。這次蘇黎世集團撤台在於在香港或中國分公司市場規模較台灣市場為大。
壽險業是長期事業,外商產壽險公司陸續經營權變動或撤出台灣,除了凸顯台灣金融環境無法生存外,也該深思影響最大的,就是壽險業幾萬名內外勤勞工和保戶。據業內人士表示,當初國泰集團併國寶人壽,薪資水平達一定程度的員工必須面臨薪資打八折狀況。
「外商壽險撤台,最大輸家是勞工及保戶。」身為外商壽險公司的保戶或是內外勤員工,隨著經營權變動、退出市場,權益可能會有受損情況。即使有人接手,但由於公司文化、經營理念、薪資福利結構不同,恐怕難以適應。由於台灣市場漸漸不受外資青睞,下一個蘇黎世人壽應該很快會再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