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例一休」論戰到《勞基法》重啟修法,社會上一直有一派聲音是擔心用《勞基法》強制台灣工時下降,會賠上國際競爭力,對中小企業尤其不利。立法委員林淑芬在臉書上發文,拿數據反駁。
林淑芬指出,根據2016年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台灣中小企業數量佔全國企業比例為97.73%,而在中小企業11兆8032億的銷售額中,高達10兆3253億元為內銷額。
換言之,台灣的中小企業中有87.48%沒有所謂的出口競爭壓力,會出口的中小企業比例僅12.52%,顯示台灣的中小企業從早期的外銷導向轉變為偏重內需,若現行勞基法的「七修一」不鬆綁,對於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似乎沒有太大關聯性。
另外,台灣的中小企業又有高達79.72%為服務業。林淑芬認為,台灣中小企業偏重內需、服務業,而許多服務業早已經適用四周變形工時,也就是早就「排除七休一」,她質疑「內需市場為主的服務業中小企業不給彈性會大量倒閉造成失業嗎?」
根據勞動部統計,我國2016年勞工全年工時平均為2034小時,比工作勤奮著稱的日本多出304小時。台灣的工時在全球40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6,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南韓和希臘。
工時那麼長,但台灣勞工無論是平均薪資、年增率都在亞洲四小龍末段班,2016平均月薪為4萬8790元,薪資年增率僅有0.62%,5年來僅增加3200元。
台灣中小企業以內需為主,而低薪、工時長,造成民眾不願消費,受害的還是中小企業,這是在勞基法修法之外另一個難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