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酒店金錢豹從台中發跡,2003年時進入大陸市場開設自助餐連鎖餐廳,曾被譽為高級餐飲代表,全盛時期更有29家分店,但不堪巨額虧損,今年不僅收掉最後1個據點,近日更3度易主,由嘉年華國際控股賣給獨立第三方。
在港股上市的中國不動產業者「嘉年華國際控股」27日發布聲明表示,以約2.8億港元將金錢豹(Nice Race Management Limited)出售給獨立第三方,出售完成後金錢豹將不再是嘉年華國際子公司,其財務報表將不再併入嘉年華國際上市公司體系內。此次出售預計將為嘉年華國際帶來44,000,000港元的帳面收益。
台中金錢豹酒店創辦人袁昶平2003年在上海成立金錢豹(中國)酒店餐飲集團,將台灣KTV行業講究豪華與排場的特點,帶入大陸餐飲行業,更不惜血本挖角優秀的廚師加盟,當時一客自助餐要價198元(約新台幣883元)、23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061元),一度在中國成為高檔自助餐連鎖餐廳代名詞,鼎盛時期曾在全中國開了29家金錢豹餐廳。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金錢豹雖然在大陸頗獲成功,但是一直未能成功上市。2011年3月,有香港媒體報導該公司欲下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2億美元,但是未獲成功。
而據業內人士表示,金錢豹開店講究裝潢、排場,一般投資在人民幣3000萬元以上,利潤並不高。迫於各種成本上升以及上市無望,2011年7月,袁昶平將企業轉手賣給歐洲私募基金安佰深。
針對該交易,網易財經引述業界人士說法指出,不論誰接手金錢豹都是一個難題。財務問題、財務風險和規範化運營管理等,一直以來都是餐飲行業IPO無法解開的難題。
同時近兩年中國餐飲消費型態已經發生變化,大眾消費成為主流,而金錢豹餐廳動輒數千坪,無論是租金成本還是人力成本都會成為龐大的負擔。
大陸《商界招商網》就提出導致金錢豹餐廳收攤的四點原因:
一 、餐飲重資產模式的死胡同:2011年後,金錢豹一度擴張到26家店,帶來的是更大的成本投入。金錢豹每家店面積達數千平方米,裝修費用動輒上千萬元。 而自助餐是上千萬的重資本營運模式,需要大量採購、儲存,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再者,高端餐飲的受眾面有限,尤其是開到二三線城市,很少人消費得起。
二、管理混亂、食品危機、崩塌從內到外: 6年前,袁昶平把金錢豹的股權打包賣給投資公司,投資公司雇用專業經理人來經營,這就一定會出問題。再者,金錢豹沒有合理的晉升、薪酬制度,有員工表示,當缺「台幹」時,公司便直接從台灣空運一個來,不公平的機制導致成員勾心鬥角、內耗嚴重。而金錢豹混亂的管理,也讓品質不斷下降, 2013年媒體曝光「假魚翅」事件,金錢豹就在名單之中。
三、經營模式老化:年輕人不買帳使金錢豹從巔峰到沒落,與其經營模式老化有直接關係。随着中國生活水平提高,海參、鮑魚這類產品逐漸走入普通人生活,自助餐也不再是新鮮事。「大而全」的餐廳很容易被歸類為味道不佳、食材不好,「專而精」成為自助餐界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從消費層面上,自助餐品牌缺乏特色、定價和定位難以打動人,已不再受年輕人歡迎。
四、藍海變紅海,除了金錢豹都在轉型:自助模式被廣泛應用,自助餐出現了「市場小競爭大」的狀態。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就有1145家自助餐。面臨環境壓力,企業主要有兩條路可走:轉型降低單桌利潤,走親民路線,或徹底轉型為精品小店模式。大陸其他家平價自助餐店的品質水準已趕上金錢豹。而與金錢豹同價格水平的店家,在產品品質和服務方面都比金錢豹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