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太陽能發電都是以地面型為主,屋頂為輔,台灣在2012年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卻遲遲未釋出土地發展太陽能,等於「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
《今周刊》舉辦的「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在12月13日盛大展開。
除了邀請日本能源轉型的靈魂人物、現任日本環境能源政策所所長飯田哲也分享日本轉型能源的成功經驗,台灣的綠能企業也熱烈參與。統振集團董事長陳敦仁、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以及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俊彥分別上台簡報,對台灣的能源政策提出建言。
台灣土地足夠發展太陽能
只等待政府釋出
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指出,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國,但目前太陽能的發電占比僅有0.51%,連全世界平均的一半都不到,顯示台灣在綠能的推動是落後全世界的。
現在台灣每年火力發電佔全台發電占比高達79.5%,每年產生9047萬頓二氧化碳,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三分之一。在減碳以及空汙考量下,加速推動太陽能發電責無旁貸。
台灣要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至少需要2萬公頃的土地公太陽能發電,台灣現在光是閒置農地就有高達18萬公頃,加上不利耕作區、地層下陷區,土地是足夠發展太陽能的。
廖國榮表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太陽能發電都是以地面型為主,屋頂為輔,例如日本75%以上的太陽能發電都是地面型,唯獨台灣在2012年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卻遲遲未釋出土地發展太陽能,等於「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
台灣政府喊要推動太陽能已經多年,但進度依然緩慢,癥結點在哪?廖國榮表示,台灣政府遲遲未能公告太陽能發電用地,等到政府公告土地、再等台電去完成佈建饋線,根本來不及。
以雲林縣為例,雲林縣已經盤點出1400公頃土地,包含地層下陷區、不利耕作區等,但台電光是在這些土地上完成饋線至少還要花兩年的時間。
相較之下,日本政府自2012年起,兩年內就批准了80 GW太陽能設備的建置,現在已經完工了40 GW,效率驚人。飯田哲也指出,不僅政府大力支持太陽能,日本的不動產公司和企業積極尋找並登錄閒置空地架設太陽能設備,因為大家把綠電視為重要商機。
若台灣在2025年達到太陽能發電20 GW、佔全國發電占比11.9%的目標,相當於每年可創造250億度電力,每度電成本3.5元到4.5元,比天然氣便宜。另外,每年可減少1700萬頓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增加16.6座玉山國家公園的造林、每年還可創造400億以上的碳權收入。
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